夏季防暑工作:康复指导方向的医疗科普

2024-08-15 17:53:52       450次阅读

夏季防暑工作:康复指导方向的医疗科普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天气成为常态,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需要康复的 人群来说,合理的防暑措施不仅关乎身体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康复进程。本文将从康复指导 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夏季防暑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安全度过炎炎夏日。

一、认识夏季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方式受到限制,体温调节中枢易受影响,导致中暑等 热相关疾病的发生。中暑是一种因高温引起的急性热致疾病,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对于康复中的人群, 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恢复,更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因此防暑工作尤为重要。

二、夏季防暑的康复指导原则

1.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暑意识

康复机构应定期开展防暑降温知识讲座,向康复人员普及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危害、中暑 的预防和急救措施等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利用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定期 推送防暑降温相关内容,确保信息传达的及时性和广泛性。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避开中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这一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或劳动。对于需要外出的康复 人员,应做好充分的防晒准备,如佩戴宽檐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并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和充足的水分。

3. 保持室内环境凉爽通风

室内应安装空调或风扇,确保空气流通。但需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室内外温差不 宜过大,一般控制在 5℃左右为宜,以免因温差过大引发感冒或其他不适。同时,定时开窗 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量增加,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康复人员应定时补充水分, 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每次饮水量不宜过多,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每次控制在 150-200ml 为宜。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以弥补体内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5. 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营养均衡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量补 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 负担。同时,可适量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帮助身体降温。

6. 关注心理健康,预防“情绪中暑”

高温天气容易使人烦躁、易怒,导致“情绪中暑”。康复机构应关注康复人员的心理健 康状况,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其主动觉察情绪、理解情绪、调动积极正面思想去控 制情绪。同时,鼓励康复人员参与适当的文体活动,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7. 准备防暑药品,应对突发情况

康复机构应备齐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防暑降温常用药品,并定期发放给康复 人员使用。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采取相应的 急救措施。如症状严重,应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救治。

三、特殊人群的防暑注意事项

1.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更易发生中暑。因此,应尽量

减少外出活动,保持室内环境凉爽通风,并定时监测体温和血压等指标。

2. 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温天气下,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此类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

3.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应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合理安排

饮食和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四、结语

夏季防暑工作对于康复中的人群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 持室内环境凉爽通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注意饮食调理、关注心理健康以及准备防暑 药品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等热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保障康复人员的身体健康 和康复进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康复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

沈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下一篇肝细胞癌: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
上一篇癌症治疗:坦诚面对,科学应对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