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的病因与疾病原理:一篇深入的医疗科普文章

2024-10-08 20:35:27       497次阅读

ACS 的病因与疾病原理:一篇深入的医疗科普文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全称是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简称 ACS。ACS 涵盖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 ST 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STEMI)三种主要类型。本文将依据疾病原理知识,深入探讨 ACS 的病因,以期 为公众提供全面而科学的医疗科普。

一、ACS 的病理基础

ACS 的病理基础主要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主要供血血管,当这些血管 内壁发生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等病变时,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 斑块可逐渐增大,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减少心肌的血液供应。然而,ACS 的急性发作往 往与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二、ACS 的主要病因

1. 斑块破裂与血栓形成

ACS 最直接的原因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糜烂,继而导致血小 板黏附、聚集和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部分或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 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由多种因素触发,如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 斑块内出血等。

2. 冠状动脉痉挛

在某些情况下,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能导致 ACS 的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平滑 肌异常收缩,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它同样能引起心肌缺血 和心绞痛等症状。

3.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增加 ACS 的发病风险。这些因素包括高 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家族遗传史等。这些危险因素可单独或 共同作用,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增加斑块的不稳定性,最终诱发 ACS。

三、ACS 的发病机制

ACS 的发病机制复杂多变,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中断导致的心肌缺血和 坏死。当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时,心肌细胞就会因缺氧而受损。这种损伤 可能是可逆的(如不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是不可逆的(如心肌梗死)。

1. 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 ACS 的核心病理过程。当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时,心肌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供应,就会出现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2. 心肌坏死

在严重的情况下,心肌缺血持续存在并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心肌坏 死是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它会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后 果。

四、ACS 的预防与治疗

鉴于 ACS 的严重性和高死亡率,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预防 ACS 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 因素,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对于已经患有 冠心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ACS 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识别、尽早干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大类。药物治 疗主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以缓解心绞痛、预防血栓形成和改 善心肌供血。介入治疗则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可以直接清除冠状 动脉内的血栓,恢复血流。

五、结语

ACS 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但主要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了解 ACS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和及时就医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降低 ACS 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江一鸣

嘉兴市第一医院

下一篇肿瘤放射治疗:原理、技术与希望
上一篇三高之间互有影响:深入解析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互关联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