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如何引发疾病:医疗科普解析

2024-09-25 06:49:38       111次阅读

物理因素如何引发疾病:医疗科普解析

在医学领域,疾病的产生往往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物理因素作为外界环境中不可 忽视的一部分,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物理因素包括高温、低温、气压变化、电流、 噪声、振动等,当这些因素的强度超过人体生理耐受阈值时,便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理因素如何引发疾病,并结合疾病原理知识进行科普解析。

一、物理因素及其致病机制

1. 高温

高温环境对人体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中暑和烧伤。在高温强热辐射环境下(如冶金工业、 铸造车间等),人体通过皮肤散热受阻,体内热量积聚,易引发中暑,表现为头晕、恶 心、呕吐、高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危及生命。此外,直接接触高温物体 或火焰还会造成烧伤,破坏皮肤组织,严重时甚至损伤深层肌肉和骨骼。

2. 低温

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人体热量散失过快,体温下降,易发生冻伤和冻僵。冻伤多 发生于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末梢部位,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导致组 织坏死。而冻僵则是全身性的低温状态,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危及生命。

3. 高气压与减压病

高气压环境常见于水下作业,如潜水员在深海作业时,体内溶解的氮气量增加。若返回 地面速度过快,未给予足够的减压时间,血液中溶解的氮气会迅速释放形成气泡,阻塞 血管,导致减压病。减压病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皮肤刺痒、呼吸困难等,严重时气泡 可进入脑部或心脏,引发严重后果。

4. 低气压

低气压环境常见于高山或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人体吸入氧气量减少,易 出现急性缺氧症状,即急性高原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严 重者可能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5. 电流

意外接触电流可导致电击伤,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热量,破坏组织细胞,引起肌肉收缩、 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电击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电流的强度、持续时间及通过途径, 轻者仅有局部烧伤,重者则可能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6. 噪声与振动

长期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伤,严重时可发展为噪声性耳聋。噪声不仅 影响听力,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等。此外,振动作业 (如操作振动机械)也可能导致手部血管痉挛、神经受损,引发“振动病”。

二、疾病原理视角下的物理因素致病

从疾病原理的角度来看,物理因素致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疾病的发生是致病 因素与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物理因素作为外源性致病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 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自我调节和防御机制,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然而,当物理因素 的强度超过机体耐受阈值时,这些调节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导致机体出现损伤和功能障 碍。例如,高温引起的中暑是机体散热机制失衡的结果;低温导致的冻伤则是机体保温 机制失效的表现。

此外,物理因素还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间接引发疾病。例如, 噪声和振动不仅直接损伤听觉和神经系统,还可能通过引起应激反应,降低机体免疫力, 增加感染风险。

三、预防与应对措施

针对物理因素引发的疾病,预防是关键。首先,应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高温、低温、噪 声、振动等有害物理因素的暴露。例如,在高温车间设置良好的通风降温设施;在低温 环境作业时穿着保暖防护服;对噪声和振动源采取隔音减震措施等。

其次,加强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佩戴耳塞、耳罩防止噪声损伤; 穿戴防寒服、防滑鞋等应对低温环境;潜水员严格遵守减压规程等。

最后,对于已发生物理因素损伤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救治和康复。例如,中暑患者应迅 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冻伤患者应迅速复温并送医治疗;电击伤患者应立即切断电 源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综上所述,物理因素作为外界环境中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 响。通过深入了解物理因素的致病机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 少物理因素引发的疾病发生风险,保障人体健康。

刘兰平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下一篇生活中的致癌隐患与疾病预防之道
上一篇肺癌的中医疗法:基于疾病原理的深度解析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