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消融术:精准治疗心脏疾病的科技先锋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介入消融术作为一种高效、微创的治疗手段,正逐渐成为治疗
多种心脏疾病的重要选择。这项技术凭借其精准定位、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为无数心
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深入探讨介入消融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其在临床
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一、介入消融术的基本原理
介入消融术,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介入性手段(如导管)将能量(如射频、冷冻或激光)
直接作用于心脏内部特定位置,以消除异常电信号或异常组织结构的治疗方法。这些异常
电信号往往是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的根源,而异常组织结构则可能
包括某些类型的肥厚性心肌病中的异常心肌纤维。
1. 射频消融:最为常见的消融方式,利用高频电流通过导管顶端的小电极释放射频能量,
加热周围组织至一定温度(通常约 5070°C),使心肌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断异
常电信号的传导路径。
2. 冷冻消融:通过导管内冷冻球囊释放液态氮等制冷剂,使目标区域的心肌组织迅速降温
至 80°C 以下,造成细胞冰晶形成及随后的细胞死亡,达到消融效果。冷冻消融因其较少
引起组织炎症反应,近年来在特定心律失常治疗中受到青睐。
3. 激光消融: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密度直接作用于心肌组织,通过光热效应或光化学效应
破坏异常心肌细胞,尽管在心脏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但在某些复杂病例中展现出独特优
势。
二、介入消融术的应用领域
1. 心律失常的治疗:这是介入消融术最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
耐受长期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如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等,介入消融术能提供有效的根治或症状缓解方案。
2.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针对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严重的患者,通过消融肥厚心肌的一部分,
减少流出道梗阻,改善心室排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心脏肿瘤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心脏肿瘤,如心房粘液瘤或某些良性肿瘤,虽然消融术
并非首选,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作为姑息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
三、介入消融术的临床实践意义
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常导致患者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影
响生活质量。介入消融术的成功实施,能够显著减少或消除这些症状,使患者恢复正常生
活和工作。
2. 降低并发症风险: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介入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大大
降低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由于避免了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等高风险
环节,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也大大缩短。
3. 个性化治疗方案:随着三维标测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等技术的引入,介入消融术变
得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异常电信号源或异常组织结构,制定更为科
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4. 推动心脏电生理研究:介入消融术的发展不仅促迚了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还推动
了相关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通过临床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医生们对心脏电
生理机制的理解更加深入,为更多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总之,介入消融术作为现代心脏病学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
前景,为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迚步和临床
经验的不断积累,相信这一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曙
光。
朱叶新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