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科普:了解这一常见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作为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据统计,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本文将详细 介绍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帮助大家更好地了 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发病原因
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种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1.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的饮食结构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长期摄入过多红肉、烧烤类食物及加工食品,而缺乏膳食纤维的摄入,会增加肠道负担,促 进肠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患癌风险。
2. 遗传因素:约 2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病史,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遗传因素在 结直肠癌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更容易患病。
3. 非癌性疾患: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等,这些疾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可能转 变为结直肠癌。因此,对于这类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变。
4. 其他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如缺乏体力活动、久坐不动、吸烟、饮酒等, 都可能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 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 2. 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变形,或出现黏液脓血便。 3. 腹部不适:如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 4. 全身症状:如贫血、发热、消瘦、乏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非结直肠癌所特有,也可能由其他肠道疾病引起。因此,一旦出 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三、诊断方法
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方法:
1. 大便潜血检查:作为结直肠癌的初步筛查手段,大规模普查或对高危人群进行初步筛选 时常用。 2. 肿瘤标记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CA199 等,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术后监测具有
重要意义,但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有限。 3. 直肠指诊:对于低位直肠癌的检测尤为重要,可触及大部分肿瘤。 4. 肠镜检查:是确诊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以明确 诊断。
四、治疗手段
结直肠癌的治疗通常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根据病变的分期、位置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 况来确定。
1. 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式,旨在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手术方法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阶段而定。 2.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生长,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 疗。 3.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对于直肠癌患者尤为重要,常需与化疗联 合使用。 4. 靶向治疗:利用特定药物抑制肿瘤生长所需的特定分子靶点,如抗 EGFR 抗体和西妥昔单 抗等。 5. 免疫疗法: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特定基因型的患者,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 击癌细胞。
五、预后情况
结直肠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的病理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及治疗方法的 选择等。在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治愈率可达 60%-70%,而在国内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早期检查不佳等原因,治愈率相对较低,但总体仍可达 40%左右。晚期结直肠癌的治愈率虽 然较低,但通过积极的治疗仍可延长患者寿命。
六、预防建议
预防结直肠癌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控制总能量摄入,维持标准体重,避免超重 或肥胖。建议多吃全谷类食品、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 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同时,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如大便潜血检查、肠镜检查等,以便 早期发现和治疗病变。
总之,结直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但通过了解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的困扰。
冯青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