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科普:了解疾病,守护健康

2024-10-07 21:44:38       291次阅读

结直肠癌科普:了解疾病,守护健康

结直肠癌,即结肠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从结直肠癌的基本原理、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及治疗方向等方面,为大家全面解析这一疾病,旨在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结直肠癌的基本原理

结直肠癌起源于结肠或直肠的黏膜上皮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变化,最终形成恶性 肿瘤。这些变化包括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基因突变等。结直肠癌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 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常见。

二、发病因素

结直肠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因素: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危险因 素。长期摄入过多红肉和加工肉类,以及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2. 遗传因素:约 2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起着重 要作用,特别是对于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 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其患癌风险显著增加。

3. 慢性炎症刺激: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性疾病,以及长期存在的肠道 息肉等,都可能因慢性炎症刺激而诱发癌变。

4. 其他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等, 也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

三、临床表现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 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 - 便血:可能是鲜血便或黑便,出血量因病情而异。 - 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晚期可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 - 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在腹部可触及肿块。 - 全身症状:如贫血、体重减轻、乏力等,多出现在晚期。

四、诊断方法

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方法:

1. 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直肠中下段的肿瘤。

2. 大便隐血试验:简单易行,作为初筛手段,对持续、反复隐血阳性者应警惕结直肠癌的 可能性。

3.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形态,对可疑病灶进行 活检。

4. 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及与周围组织的 关系。

五、治疗方向

结直肠癌的治疗通常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1. 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旨在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正常组织。手术方法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而定,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

2. 化疗:使用抗癌药物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生长,常用于术前、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 姑息治疗。

3. 放疗:利用高能射线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常与手术或化疗联合使用。

4.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生长所需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干预,如抗 EGFR 抗体和西妥昔单抗等。

5.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结直肠癌 患者。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术后的饮食调整、康复锻炼和心理支持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康复。

六、结语

结直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了解结直肠癌的发病原理、识别早期症状、接受规范 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 的饮食习惯和定期的体检筛查也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健康, 远离结直肠癌的威胁。

汤文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下一篇放疗与化疗联合治疗的癌症治疗策略
上一篇结直肠癌科普:深入探索,科学防治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