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了解与治疗的全面科普
反流性食管炎(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 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本文将从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机制、症 状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这一疾病。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机制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障碍、食管清除能力 下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以及多种生活因素的综合作用。
1. 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LES 是连接食管与胃的关键部位,其正常功能可防止胃内容物 反流至食管。当 LES 松弛或压力降低时,胃内压力容易超过食管内压力,导致反流发生。
2. 食管清除能力下降:食管具有强大的清除机制,能够迅速将反流物清除。然而,当食管 清除能力下降时,反流物会长时间停留在食管内,对食管黏膜造成持续损伤。
3. 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食管黏膜屏障由唾液、复层鳞状上皮和黏膜下丰富的血液供应 等构成,能够抵抗反流物的侵蚀。当这一屏障功能受损时,食管黏膜更易受到损伤。
4. 生活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暴饮暴食、过度肥胖等,均可 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此外,精神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 LES 的功能,诱发 或加重反流。
二、症状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 反流与烧心:患者常感到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反流至咽喉部或口腔,伴有胸骨后烧灼 感,即“烧心”。
2. 胸痛与吞咽困难:炎症导致食管痉挛或瘢痕狭窄时,可出现胸痛和吞咽困难。严重者可 出现吞咽疼痛,甚至慢性食管出血。
3. 咽喉不适:反流物刺激咽喉后壁,可引起咽喉炎、声嘶、异物感等症状。
4. 食管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慢性咳嗽、哮喘等食管外症状,这是由于反流物刺激气道 所致。
5. 全身症状:长期反流性食管炎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生活习惯及用药史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听诊等,以排除其他胃肠道疾病。
3.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确诊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
4. 24 小时食管 pH 监测:通过连续 24 小时监测食管内的 pH 值,判断是否存在胃酸反流。
5. 食管压力测定:了解食管的蠕动功能和 LES 的压力情况,有助于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病 因。
四、治疗措施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个方面。
1. 调整生活方式:
- 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控制体重,减轻腹内压。 - 避免餐后立即平躺,睡眠时抬高床头。 -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内压的活动。
2. 药物治疗:
-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 - 抗酸药:如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可中和胃酸。 - 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增强胃肠道动力。 - 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可保护食管和胃黏膜。
3. 手术治疗:
-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腹
腔镜胃底折叠术和抗反流手术等。
五、结语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症状多样。通过了解疾病的病理 机制、症状表现及诊断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诱发因素,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措施。同时,对 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黄超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