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的肝脏毒性:深入解析与医疗指导
在肿瘤治疗领域,免疫治疗以其独特的机制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激活和增强人 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能够精准打击肿瘤细胞,从而控制病情进展。然而,这一创新 疗法并非毫无风险,其中肝脏毒性是较为常见且需要高度重视的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将基于 疾病原理知识,对肿瘤免疫治疗的肝脏毒性进行深入解析,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指导。
一、肝脏毒性的发生机制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激活 T 细胞等免疫细胞,并阻断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的“刹车”蛋 白(如 PD-1、PD-L1 等),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这一过程中,免疫细胞可能无法精确 区分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导致“敌我不分”的情况出现。当免疫细胞错误地攻击肝脏 等正常器官时,就会引发肝脏毒性。
具体来说,肝脏毒性的发生与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密切相关。例如,肝脏巨噬细胞 (Kupffer cells)在免疫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能够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如 IL-12、IFN- γ等),进而引发肝脏的炎症反应和损伤。此外,表达 TNFα的中性粒细胞也可能参与肝脏 毒性的发生,它们对 IFN-γ的响应进一步加剧了肝脏的病理反应。
二、肝脏毒性的临床表现
肝脏毒性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升 高,这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物。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胆红素水平的升高,导致皮肤巩膜 黄染(黄疸)和茶色尿等症状。此外,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仅表现为 低热、疲乏、食欲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三、医疗指导与应对策略
1. 定期监测:在接受肿瘤免疫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包括 ALT、AST 和胆 红素等指标的监测。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肝脏毒性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分级管理:根据肝脏毒性的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于 1 级肝脏毒性患者, 通常可以继续免疫治疗;2 级患者需暂停免疫治疗,并使用泼尼松等抗炎药物缓解症状;3 级及以上患者则建议永久停用免疫治疗,并进行积极的保肝治疗。
3. 多学科协作:肿瘤免疫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肿瘤科、肝病科、消化科等多学科 医生的协作。通过多学科会诊和联合治疗,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最佳的 治疗方案。
4.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教育,使患者了解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指导患 者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一旦出现黄疸、发热、疲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 告知医生。
5. 饮食与休息:在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有助于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充足的休息则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 恢复。
总之,肿瘤免疫治疗的肝脏毒性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不良反应。通过深入解析其发生机制、 加强监测与管理、多学科协作以及患者教育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其危害,确保患者能 够安全地接受治疗。
李瑞东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