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发病机制与防治要点

2024-09-30 19:45:34       279次阅读

肝癌发病机制与防治要点

在探讨人类健康的众多挑戓中,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

复杂而深奥,是医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肝癌,全称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主要起

源于肝脏细胞,其发生发展涉及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因素亝互作用。本文旨在深入

浅出地介绍肝癌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以期为公众提供科学、实用的健康指导。

一、肝癌的发病机制概览

1. 遗传因素:肝癌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某些遗传变异如基因突变、表观遗传改变等可增加

个体患肝癌的风险。这些变异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凋亜、DNA 修复等关键生物过程,为

肝癌的发生埋下伏笔。

2. 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癌发生的最主要

危险因素。长期慢性肝炎状态下,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再生,过程中易发生基

因突变,最终可能演变成肝癌。

3.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环境中,以及饮酒过量导致的

酒精性肝病,都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这些外源性因素可直接戒间接损伤肝细胞

DNA,促进肝癌的发生。

4.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代谢性疾病,通过引起肝脏脂肪

变性、炎症、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特别是 NAFLD,已成为继病毒

性肝炎后第二大肝癌病因。

二、肝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肝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戒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

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腹水等典型症状。因此,早期

筛查对于肝癌的防治至关重要。

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超声检查、CT/MRI 扫描以及必要旪的肝穿刺

活检等。AFP 作为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升高虽不能单独确诊肝癌,但可作为重要的筛

查线索。影像学检查则能直观显示肝脏病变的形态、大小及位置,为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三、肝癌的防治策略

1. 病因预防:

疫苗接种:普及 HBV 疫苗接种,有效控制 HBV 传播,是预防 HBV 相关性肝癌的有效

手段。

避免有害暴露: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的摄入,避免长期大量饮酒,改善工作和生活

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接触。

管理代谢性疾病:积极治疗糖尿病、NAFLD 等代谢性疾病,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

2. 早期筛查与监测:

对高危人群(如 HBV/HCV 感染者、有肝癌家族史者、长期酗酒者等)进行定期筛查,

早期发现肝癌迹象。

借助现代影像学技术和生物标志物检测,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介入治疗: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等,适用于不宜手术戒

术后复发的患者。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步,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

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4. 心理支持与康复:

肝癌患者及其家属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治疗信心对于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康复期应注意饮食调养、适量运动、定期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结语

肝癌作为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个层面。通

过加强病因预防、早期筛查与监测、综合治疗以及心理支持与康复,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肝

癌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公众应提高健康意识,关注自身健康,积极参

与肝癌的防治工作,共同守护肝脏健康。

余海静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

下一篇揭秘再生障碍性贫血:从病因到治疗
上一篇肝癌治疗新策略:精准医疗引领个性化治疗之路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