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深入解析与医疗科普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是一种复杂的肾脏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 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这一综合征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 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蛋白大量丢失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本文将详细解析肾病 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病理机制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在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能够允许小分 子物质如水和电解质通过,而阻止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的通过。然而,在肾病综合征患者 中,由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或炎症反应等原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使得大量血 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的丢失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进而引发低白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降低了 血浆胶体渗透压,使得组织间液增多,形成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波及 全身,甚至出现胸水和腹水。此外,由于肝脏在合成脂蛋白时需要利用白蛋白作为载体,低 白蛋白血症还会促进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多,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量蛋白尿: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 3.5g,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要条件之一。 2. 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 30g/L,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引发水肿。 3. 水肿:常以眼睑开始,逐渐波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水和腹水。 4. 高脂血症: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少尿或无尿、多尿、血尿、尿中 泡沫增多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不佳、乏力、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方法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包括:
1. 尿蛋白定量:24 小时尿蛋白定量≥3.5g。 2. 血浆白蛋白:血浆白蛋白≤30g/L。 3. 水肿和高脂血症:作为辅助诊断条件。
在确诊肾病综合征后,还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和病理类型。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前者指肾脏本身病变引起,后者则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继发而来。病理 类型则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 管性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病等。
四、治疗策略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病理类型及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总体治疗原则包 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1. 一般治疗:限制盐的摄入,控制蛋白入量,进行优质蛋白饮食。对于水肿严重的患者, 需限制水分摄入,并适当使用利尿剂。
2. 药物治疗:
-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一线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甲强龙、强的
松等。对于激素不敏感或依赖的患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等。
- 对症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控制感染、控制血糖、利尿等,以减轻患者并发症,提高
生活质量。
- 抗凝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需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 - 降脂治疗:对于高脂血症患者,需给予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
3. 并发症治疗:包括保护心脏功能、预防血栓形成等。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如感 染、血栓等,需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五、预防与护理
预防肾病综合征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以及 避免熬夜等。同时,定期检查肾功能和尿液常规,早期发现潜在的肾脏疾病并及时治疗。对 于已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避免感染和 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肾脏疾病,其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 略均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 效控制并改善生活质量。
江丽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