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疾病原理知识科普
破伤风,这一古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至今仍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它主要由破伤风 梭菌(也称为破伤风杆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后,在缺氧环境下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 本文将深入探讨破伤风的疾病原理,包括其感染途径、毒素作用、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旨 在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破伤风梭菌与感染途径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型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粪便、灰尘等。 这些细菌以芽孢形式存在,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能在不利环境中长期存活。当人体皮肤或黏 膜受到创伤,如切割伤、撕裂伤、烧伤、动物咬伤等,尤其是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或处于缺 氧状态时,破伤风梭菌便有机会侵入伤口内部。
二、毒素作用与发病机制
一旦进入伤口,破伤风梭菌在缺氧条件下迅速繁殖并产生三种主要的外毒素:痉挛毒素、溶 血毒素和溶纤维素。其中,痉挛毒素是引起破伤风临床症状的主要毒素。
痉挛毒素通过神经系统传播,首先作用于神经末梢,随后沿神经轴突传至脊髓和脑干等中枢 神经系统。该毒素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释放传递介质,导致神经肌肉传导 异常。具体表现为肌肉紧张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特别是咀嚼肌、面部表情肌、颈项肌、背 肌、腹肌及四肢肌等。患者常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典型症状,严重时可能 导致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此外,溶血毒素和溶纤维素虽然不如痉挛毒素那样致命,但也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炎症反 应,进一步加重病情。
三、临床表现与分期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型。轻型患者潜伏期较长, 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局部肌肉小痉挛;中型患者症状发展迅速,出现明显的牙关紧闭、吞 咽困难等症状;重型患者则病情危重,常因喉痉挛窒息或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 1-2 周,但也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对于任何可疑的伤口,都 应高度警惕破伤风的可能性。
四、预防措施与治疗
预防破伤风的关键在于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1. 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特别是新生儿、儿童和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应定期接种破伤 风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2. 清洁伤口:受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伤口,并涂抹碘酒或酒精消毒。对于较深的 伤口,应尽快就医进行专业处理。 3. 避免密闭环境:保持伤口通风透气,避免在密闭环境中接触空气以减少破伤风梭菌的繁 殖机会。 4. 早期就医:一旦发现伤口感染或疑似破伤风症状,应立即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治疗破伤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伤口处理:彻底清创并去除坏死组织是治疗的第一步。 2. 抗生素治疗:使用敏感抗生素杀灭破伤风梭菌及其毒素。 3. 抗毒素治疗: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中和体内毒素。 4. 对症治疗:包括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等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等症状。 5. 支持治疗:保持患者气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等。
五、结语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但其预防和治疗并不复杂。通过加强疫苗接种、伤口清洁、 避免密闭环境以及早期就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公 众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破伤风的相关知识,以便在需要时能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健康,远离破伤风的威胁。
李娜娜
安徽省立医院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