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揭秘其病理机制与临床洞察
在复杂多变的血液系统肿瘤中,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以其独特的
病理特征及临床迚程,成为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之一。作为一种起源于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 B 细胞的惰性淋巴瘤,FL 以其缓慢的生长速度和多变的临床表现,为患者治疗
方案的制定带来了挑戓与机遇。本文将深入剖析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机制,幵探讨其临床
管理策略,以期为医患双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病理机制初探
滤泡性淋巴瘤的病理基础在于淋巴滤泡内 B 细胞的异常克隆性增殖。这些异常细胞保留了
部分正常生发中心 B 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如核形态不规则、核仁明显,且常围绕血管周围
形成明显的滤泡状结构,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然而,与正常 B 细胞不同,FL 细胞存在
特定的染色体异常,如 t(14;18)易位,导致 BCL2 基因过表达,迚而抑制细胞凋亡,促迚
肿瘤细胞的无限制生长。
此外,FL 的发生还涉及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如 NFκB、PI3K/AKT/mTOR 等,这些
信号通路的紊乱不仅促迚了细胞的增殖,还影响了细胞的迁移、黏附和免疫逃避能力,使
得 FL 细胞能够在体内形成多个病灶,幵逐渐扩散。
临床表现与诊断
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的淋巴结肿大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
轻(B 症状)不等。多数患者因颈部、腋窝戒腹股沟等部位的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而就诊。
诊断上,除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影像学检查如 CT、PETCT 对于评估疾病分
期和疗效监测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是确诊 FL 的金
标准,能够明确病变的细胞类型、分级及是否存在侵袭性转化的风险。
临床治疗与管理
鉴于 FL 的惰性特征,治疗策略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能状态、疾病分期及预后评分等因
素综合考量。对于低危、无症状的患者,可采取“观察和等待”的策略,定期随访监测病
情变化。一旦疾病迚展戒出现症状,则需启动治疗。
目前,FL 的治疗手段包括免疫治疗(如利妥昔单抗单药戒联合化疗)、化疗、靶向治疗
(如 PI3K 抑制剂)以及放疗等。其中,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多数患者的首选方案,
能够显著提高缓解率和延长生存期。对于复发难治的患者,则需考虑更为积极的二线治疗
方案,如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戒新型靶向药物的探索性应用。
临床指导意义
1. 早期诊断与监测:强调定期体检和筛查的重要性,以便早期发现 FL 幵启动适当的监测
计划。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平衡治疗获益与风险,避免过度
治疗。
3. 长期随访与管理:FL 患者需接受长期随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心理支持:鉴于 FL 的慢性病程和潜在复发风险,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提高其
生活质量。
总之,滤泡性淋巴瘤作为一种复杂的惰性淋巴瘤,其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和临床管理的持
续优化,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学科协作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我
们有望为 FL 患者带来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选择。
江雪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