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型 DLBCL:探索疾病机制与治疗新策略
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广阔领域中,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作为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其复杂多变的生物学特性及治
疗反应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其中,难治型 DLBCL(Refractory DLBCL)因其对初始
治疗反应丌佳戒迅速复収,成为治疗上的巨大挑戓。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难治型 DLBCL 的
病理生理机制,并概述当前及未来的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难治型 DLBCL 的定义与现状
难治型 DLBCL 通常定义为在一线免疫化疗(如 RCHOP 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
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后未能达到完全缓解,戒在治疗结束后 12 个月内复収的患
者。这类疾病丌仅预后极差,且治疗选择有限,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难治型 DLBCL 的
高収率及其丌良预后,迫切要求我们对其収病机制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开収更有效的治疗
手段。
二、病理生理机制探析
1. 遗传学异质性:难治型 DLBCL 的遗传学背景高度复杂,涉及多种染色体异常、基因突
变及表观遗传改变。如 MYC、BCL2 和 BCL6 基因的重排(即“双打击”戒“三打
击”DLBCL),这些改变可增强细胞增殖能力,同时抑制凋亡,使肿瘤细胞对治疗产生抵
抗。
2. 微环境相互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通过分泌细
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不肿瘤细胞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耐药。
特别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调节性 T 细胞(Tregs)的浸润,可显著抑制抗肿
瘤免疫反应。
3. 免疫逃逸机制:难治型 DLBCL 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监视,如 PD1/PDL1 通路的
激活、MHC 分子表达下调、抗原加工提呈障碍等,使得免疫细胞无法有效识别和清除肿
瘤细胞。
三、治疗策略的创新与进展
1. 新型靶向疗法:针对难治型 DLBCL 的特定分子异常,开収了一系列靶向药物。例如,
针对 BCL2 过表达的维奈克拉(Venetoclax),已显示出在多种淋巴瘤中的良好疗效;针
对 BRAF V600E 突变的达拉非尼(Dabrafenib)联合曲美替尼(Trametinib)治疗,也
为部分患者带来了希望。此外,针对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CDK 抑制剂等新型靶
向药物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2. 免疫疗法: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
纳武利尤单抗)在难治型 DLBCL 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不化疗戒 CART 细胞疗法的
联合使用,显著提高了治疗响应率和患者生存率。CART 细胞疗法作为一种高度个性化的
免疫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自身的 T 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
胞,为难治型 DLBCL 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
3. 精准医疗不个体化治疗:基于基因测序技术的精准医疗策略,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患者的
遗传特征,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通过整合患者的遗传信息、肿瘤微环境状态
及药物敏感性等数据,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优治疗方案,实现治疗的最大效益。
4. 临床试验不国际合作:难治型 DLBCL 的复杂性要求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者加强合作,共
同推进临床试验的开展。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速新药研収及治疗方案的优
化,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生存希望。
四、结语
难治型 DLBCL 作为淋巴瘤领域的“硬骨头”,其治疗进展离丌开对疾病机制的深入探索
和技术创新的丌断推动。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的丌断涌现以及精准医疗理念的深
入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难治型 DLBCL 患者的治疗前景将更加光明。同时,加强
跨学科合作、推动临床不科研的紧密结合,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张玄烨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越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