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一种需要重视的肾脏疾病
膜性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肾脏病理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 值得我们关注和了解。本文将从膜性肾病的定义、症状、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为 您全面解析这一疾病。
定义与发病机制
膜性肾病,顾名思义,是指患者肾小球基底膜上出现异常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基底膜增 厚并试图清除这些免疫复合物,从而引发的一系列肾脏损害。这种病理改变使得肾脏的滤过 功能受损,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免疫介导作用密切 相关,同时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典型症状
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但最为典型的是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具体包括:
1. 大量蛋白尿:由于足细胞受损,患者常出现大量蛋白尿,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 3.5 克,甚至更高。尿液表面常浮有厚泡沫,且长时间不消失。
2. 低蛋白血症:随着大量蛋白尿的排出,血中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当血白蛋白低于 30 克 /升时,即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严重患者血白蛋白水平可能降至个位数。
3. 水肿: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隙转移,形成水肿。水 肿可出现在双下肢、全身,甚至引发胸水、腹水、心包积液、肺水肿等严重情况。
4. 高脂血症:肝脏在合成蛋白的同时也会合成脂蛋白,导致脂代谢紊乱,形成高脂血症。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镜下血尿、高血压、血栓及栓塞等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 肾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治疗方法
膜性肾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病理分期及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主要包括:
1. 一般治疗:包括饮食治疗,推荐优质低蛋白饮食,多摄入动物蛋白;注意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
2. 对症治疗:针对水肿、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症状,分别使用利尿剂、降压药、降脂药等 药物进行治疗。
3.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蛋白尿持续不降的患者,需采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如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等。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抗凝治疗:膜性肾病患者易形成血栓,需根据病情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虽然膜性肾病无特效预防措施,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其发病风险:
1. 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等疾病。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止其对肾脏造成损害。
3.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对身体的损害,避免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4.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肾毒性药物,以免对肾脏造成损害。
总之,膜性肾病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肾脏疾病。了解其定义、症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保护肾脏健康。
李作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