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了解其原理与防治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特点是由于体内铁元 素的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进而引发贫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负责运输氧气的关 键蛋白质,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不可或缺的原料。本文将深入探讨缺铁性贫血的原理、原因 及防治方法。
原理
缺铁性贫血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内铁元素的供需失衡。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饮食摄取铁元素, 经过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最终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然而,当铁的摄入量不足、吸收障碍 或丢失过多时,体内的铁储备会逐渐耗尽,无法满足红细胞生成的需要,从而导致贫血。
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铁摄入不足:这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对铁的需求量较大,若饮食中铁的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例如,婴幼儿若仅以 含铁较少的乳制品为食,而未能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肉类),就容易出现缺 铁。
2. 铁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缺乏、慢性肠炎等,会影响铁的吸收。 此外,长期饮用浓茶、咖啡也会影响铁的吸收,因为这些饮品中的某些成分会与铁结合,形 成难以吸收的物质。
3.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女性因月经、分娩、哺乳等原因, 铁的丢失量较大,若未能及时补充,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等 引起的慢性失血,也会导致铁元素的持续丢失。
症状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乏力、易倦、头晕、头痛、心悸、气短等。组织缺铁 还会引起精神行为异常、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症状。严重缺 铁时,患者的指甲可能变平、凹下呈勺状(反甲),皮肤干燥、皱缩。
防治方法
1.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蛋黄、豆类、绿叶蔬菜等。 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
2. 补充铁剂:对于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进行治疗。铁剂分 为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有机铁如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等,其副作用相对较小,更适
合长期服用。
3. 治疗原发病:对于因慢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月经过多等)导致的缺铁性贫血,应积 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铁的丢失。
4. 定期监测:对于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人群,如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 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贫血。
总之,缺铁性贫血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必要的铁剂补充以及原发病的治疗, 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 长期素食或偏食,以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
徐玲玲
烟台毓璜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