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一种普遍且复杂的临床症状,其表现为个体主观感受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的旋转、摆动或摇晃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种不适体验可由多种因素触发,如前庭系统疾病、内耳结构异常、血压波动、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以及代谢、内分泌、精神心理等多种全身性疾病。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针对眩晕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甚至手术干预,旨在针对性地消除病因、改善症状、恢复平衡功能。然而,面对药物副作用、手术风险及对长期依赖治疗的担忧,许多患者渴望寻求更为温和、自然的疗法来辅助控制眩晕症状。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种科学证实对部分类型眩晕具有良好缓解效果的自然疗法,但须明确,任何非医嘱的自我调治方式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不能替代必要时的医学诊断与治疗。 一、调整饮食结构:稳血压、补营养、防脱水 饮食习惯与眩晕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合理调整饮食能有效预防或减轻因饮食不当引发的眩晕,尤其对于那些由低血糖、低血压、食物过敏、酒精中毒等因素引起的眩晕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 限制刺激性物质摄入 :咖啡因和酒精是引发或加重眩晕的常见“元凶”。咖啡因作为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过量摄入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诱发或加剧眩晕。同样,酒精可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释放与受体功能,造成血管舒缩紊乱,引起血压波动,特别是在空腹饮酒或过量饮酒时更易诱发眩晕。因此,适度减少咖啡和酒精饮料的摄入,选择无咖啡因饮品和低度酒,对于稳定血压、防止眩晕发作具有积极作用。 补充关键营养素 :维生素B群与镁元素对维持神经系统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维生素B6、B12和叶酸,以及镁离子,它们参与神经冲动传递、髓鞘形成、红细胞生成等多个生理过程,对预防和改善神经源性眩晕具有一定效果。全谷类食品(如燕麦、糙米)、绿叶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坚果及种子(如核桃、亚麻籽)富含上述营养素,应成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富含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的食物也能帮助抵抗氧化应激,保护内耳细胞免受损害,对于耳源性眩晕患者尤为重要。 保持充足水分 :脱水是引发短暂性眩晕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在高温环境下、高强度运动后或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脱水导致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影响大脑血流灌注,引发或加重眩晕症状。每日建议饮水量为约2000毫升(约8杯),可根据个体活动量、气温及出汗情况适当增减。选择白开水、淡茶、无糖蔬果汁、清淡汤品等作为补水来源,避免高糖、高盐、高咖啡因饮料,以免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衡,反而加重眩晕。 二、强化水分管理:定时饮水、监测尿液、适应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关注食物中的水分摄取,还需重视主动饮水、合理排汗、适应湿度变化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机体处于良好水分平衡状态,预防因脱水引发的眩晕。 定时定量饮水 :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提倡小口慢饮,使水分更均匀地分布到体内各个组织。早晨起床后、餐前、运动前后、睡前等时段都是理想的补水时机。对于需长时间坐立办公、驾驶或学习的人群,每隔1-2小时起身饮水并稍作休息,有助于防止久坐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眩晕。 观察尿液颜色 :尿液颜色是反映机体水分状况的直观指标。正常尿液呈淡黄色,若颜色过深(如深黄色、琥珀色),提示可能存在轻度脱水;颜色过浅(近乎透明),则可能过度饮水或电解质丢失。保持尿液呈淡黄色,表明水分摄取适宜。 适应环境湿度 :在干燥季节或空调环境中,由于皮肤蒸发、呼吸道失水增加,易导致隐性脱水。使用加湿器、涂抹保湿护肤品、穿着吸湿排汗的衣物、定期开窗通风等方法,有助于降低环境干燥对身体水分平衡的影响。在户外高温或寒冷环境中,合理调整衣物、遮阳防晒、适时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有助于预防因环境因素引起的脱水眩晕。 三、开展特定头部运动:针对BPPV的物理疗法 对于由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引起的眩晕症状,特定的头部运动疗法——如Epley maneuver和Semont maneuver,已被广泛证实能有效调整内耳液体平衡,促使脱落的耳石颗粒重新回到原位,从而迅速缓解眩晕。 Epley maneuver :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头部与身体位置变化,利用重力作用引导耳石颗粒从半规管移出至椭圆囊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a. 坐于治疗床上 ,头向一侧(患侧)转45度; b. 快速躺下 ,保持头部转向患侧,头部与床面成30度角; c. 保持此姿势30秒 ,让耳石颗粒充分沉降; d. 缓慢将头部向对侧转90度 ,此时面部朝向上方; e. 再次保持此姿势30秒 ; f. 缓慢坐起 ,头部保持向对侧转45度; g. 最后将头部回正 ,坐直。 Semont maneuver (又称liberatory maneuver):该法通过剧烈头部翻转,利用惯性力使耳石颗粒快速移出半规管。操作步骤如下: a. 坐在治疗床上 ,头部向一侧(患侧)转45度; b. 迅速躺下 ,使身体与地面成90度角,同时头部快速转向对侧(健侧),直到面部朝下; c. 保持此姿势30秒 ; d. 迅速翻滚至另一侧 ,使面部朝上,头部转向患侧; e. 保持此姿势30秒 ; f. 缓慢坐起 ,头部回正。 进行上述头部运动疗法时,务必在专业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动作准确、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颈部损伤或其他并发症。治疗后数小时内,患者应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以防耳石颗粒再度脱落。多数BPPV患者经1-2次正确操作即可明显改善症状。 总结与建议 尽管以上介绍的自然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部分类型眩晕症状,但必须强调,它们并不能替代必要的医学检查与治疗。对于首次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意识障碍、肢体麻木无力等)的眩晕患者,务必及时就医,接受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听力测试、眼震电图、头部CT/MRI、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测等),以明确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已确诊的眩晕患者,在医生许可下,可结合个人情况尝试上述自然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应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遵循医嘱调整生活方式、用药或治疗方案。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适当进行平衡训练、放松训练、心理咨询等综合性干预,对于提升生活质量、预防眩晕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刘素敏 新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