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作为一种源于膀胱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于泌尿系统肿瘤之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然而,正如众多癌症类型一样,膀胱癌的治疗效果与诊断时的疾病分期密切相关,尤其是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往往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充分认识膀胱癌的早期症状,理解并积极参与有效的筛查手段,以及熟悉早期诊断后的治疗策略,是每一位关注自身健康的人应当掌握的知识要点。 一、膀胱癌的早期症状识别 膀胱癌在初期阶段,由于症状不典型或轻度,易被忽视或误判为其他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然而,提高警惕并关注以下可能的早期征象,对于及时捕捉到疾病的蛛丝马迹至关重要: 血尿 :血尿,特别是无痛性血尿,是膀胱癌最为典型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尿液呈现粉红色、淡红色甚至肉眼可见的鲜红色。值得注意的是,血尿并非一定是连续出现,可能仅间歇性发生,且不伴有疼痛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或掉以轻心。若发现此类情况,应尽快就医,排除病因。 尿路刺激症状 :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这些症状与尿路感染等常见疾病相似,但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尤其反复发作,经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膀胱癌的可能性,进行进一步的医学检查。 排尿困难 :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可能会阻塞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流中断等症状。此外,部分患者可能还会有排尿后尿不尽感。 尿液异常 :除了血尿外,尿液可能出现异味、浑浊、泡沫增多等异常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破坏后释放的物质导致的尿液成分改变。 二、早期诊断与筛查手段 鉴于膀胱癌早期症状的非特异性,对于有高风险因素的个体,如长期吸烟者、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如芳香胺类、染料等)的工人,以及具有膀胱癌家族史的人员,主动进行定期筛查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早期诊断与筛查方法: 尿液检查 :包括尿液常规、尿液细胞学检查以及尿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如NMP22、BTA、FGF3、FGF4等)。尿液细胞学检查通过对尿沉渣中的脱落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恶性病变;肿瘤标志物检测则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超声波检查 :包括腹部超声、经直肠超声或经尿道超声,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膀胱壁是否有肿块、增厚、钙化等异常回声,同时评估肾脏、输尿管等邻近器官状况,对膀胱癌的初步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膀胱镜检查 :作为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膀胱镜检查通过将一根细长柔软的内窥镜经尿道插入膀胱内,直接观察膀胱内部黏膜情况,发现可疑病灶后可进行活组织取样(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对于有症状或筛查阳性者,膀胱镜检查必不可少。 三、早期膀胱癌的治疗策略 一旦确诊为早期膀胱癌,把握治疗黄金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治疗目标是彻底清除肿瘤,防止复发,同时尽可能保留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早期膀胱癌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量、侵犯深度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 Ta, T1期),通常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通过微创方式切除肿瘤,保留膀胱。对于部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期),可能需要进行部分膀胱切除术(如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节段切除术等),保留部分膀胱功能。极少数情况下,对于肿瘤侵犯范围广泛或高级别、多发的T2期肿瘤,或患者不愿接受术后辅助治疗,可能需要进行全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 化疗 :在TURBT术后,对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常采用全身或局部(如膀胱灌注)化疗作为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和进展可能性。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阿霉素、吉西他滨、顺铂等。 放疗 :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以及作为全膀胱切除术的替代疗法。放疗技术包括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旨在精确照射肿瘤区域,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放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化疗联合进行(同步放化疗)。 免疫治疗 :近年来,针对膀胱癌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是针对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膀胱癌,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派姆单抗、阿维鲁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获批用于一线或二线治疗。对于部分早期膀胱癌患者,免疫治疗作为辅助或新辅助治疗的研究也在积极开展,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的新选择。 综上所述,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黄金期的把握,离不开对早期症状的敏锐识别、定期的高风险人群筛查以及科学合理的治疗决策。广大公众应提高健康意识,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师的评估与指导。对于高风险个体,更应积极参与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程度上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医疗界也应继续推动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优化早期膀胱癌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张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