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内的“化学工厂”与“解毒中心”,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功能涵盖物质代谢、能量转化、解毒排毒、合成功能蛋白及凝血因子等多个方面。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以及病毒性感染等原因,肝脏疾病的发生率日益攀升,包括但不限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效干预及健康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肝功能检查,是一种通过实验室检测血液样本中特定生化指标,以评估肝脏生理功能状态及潜在病变的医学检测手段。其中,以下几项关键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尤为重要: 1.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中,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或破坏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ALT释放入血,血清ALT水平升高。因此,ALT被视为反映肝脏炎症或细胞坏死的敏感指标。虽然ALT升高并非特异性指向肝脏疾病,但在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时,可以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 AST在心肌、肝细胞、骨骼肌和肾脏等多处组织中均有分布。尽管其在肝脏中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当肝脏发生广泛性损伤时,AST释放入血的速度和幅度往往大于ALT,故在急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严重肝病中,AST水平可能显著升高。然而,AST升高也可能是心脏或肌肉疾病的表现,临床解读时需综合判断。 3. 总胆红素 胆红素是红细胞降解过程中血红素的最终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它在肝脏中被转化为水溶性结合胆红素,随后经胆汁排入肠道,进一步转化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肝脏功能受损,如肝细胞炎症、胆汁排泄受阻等,可能导致总胆红素(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在血液中蓄积,表现为黄疸等症状。 除上述三项常规指标外,肝功能检查还包括其他多项具有诊断价值的项目: 4. 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移酶(GGT) ALP和GGT主要分布在肝脏、胆管系统及骨骼中。当肝内外胆管阻塞、肝实质疾病或骨骼系统疾病时,其血清水平可能升高。尤其是GGT,其特异性更高,常用于辅助诊断肝胆系统疾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害。 5.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其浓度反映了肝脏的合成功能。而球蛋白则反映了机体的免疫状态。A/G比值的异常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退、慢性炎症或免疫性疾病。 6. 凝血酶原时间(PT)与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PT与INR反映了肝脏生成凝血因子的能力,是评估肝脏合成功能和预判出血风险的重要指标。在肝病晚期或严重肝衰竭时,PT与INR显著延长。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性和益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早期发现肝脏疾病 肝功能检查能够捕捉到肝脏功能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肝脏疾病,如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这些疾病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若能通过检查早期发现,可尽早启动针对性治疗,阻止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监测治疗效果 对于已确诊的肝病患者,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可动态监测疾病活动性、治疗反应以及病情演变情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评估疗效提供客观依据。例如,抗病毒治疗期间定期监测ALT、HBV DNA或HCV RNA等指标,有助于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评估肝脏健康状况 对于无明显症状但存在肝脏疾病风险因素(如长期大量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病家族史等)的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肝脏病变,指导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酒、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以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 肝脏疾病发展至晚期,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肝肺综合征、肝癌等。定期肝功能检查及早发现并控制原发病,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和监控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具有肝脏疾病风险的个体,如长期饮酒者、肝炎病毒感染者、有肝病家族史者等,应遵医嘱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维护肝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大众应增强肝脏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减少肝脏疾病的风险因素,共同守护“生命之脏”——肝脏的健康。 范兴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汇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