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识别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 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症状是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步骤。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 胸痛:患者可能感到胸部压迫感或疼痛,可能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或手臂。 - 胸闷:胸部感到压迫,呼吸困难。 - 呼吸困难:无明显原因的呼吸急促或困难。 - 出汗:无体力活动时的异常出汗。 - 恶心或呕吐:伴随胸痛的恶心或呕吐。 - 晕厥:突然失去意识,可能指示心脏供血不足。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让患者停止活动,保持冷静,并尽快联系急救服务。 2.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适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目的是通过人工方式维持血液循环和呼吸。正确的CPR操作包括: - 检查意识: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判断意识状态。 - 呼叫救援:确认无意识后,立即联系急救服务。 - 胸外按压:将患者平躺,进行有力且快速的按压,每分钟100-120次,成人按压深度为5-6厘米。 - 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确保气道通畅。 - 人工呼吸: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观察胸部起伏。 3.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AED用于快速诊断心律失常并给予电击,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使用AED的步骤包括: - 开启AED:按照语音提示操作,取出电极片。 - 贴电极片:根据图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指定位置。 - 分析心律:AED自动分析心电图,判断是否需要电击。 - 给予电击:若需电击,确保无人触碰患者后,执行电击。 4. 家庭护理中的预防措施 家庭护理中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至关重要,包括: - 健康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原则,增加蔬果摄入。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 - 戒烟限酒:避免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的损害。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5. 心理支持 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伴有心理问题,家庭成员应提供支持,包括: - 倾听和理解:耐心倾听患者感受,给予理解。 - 鼓励参与: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 - 正面鼓励:对患者的积极行为给予肯定。 - 专业咨询: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掌握急救技能和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提供心理支持,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杨国良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