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对于局部进展期或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目的主要在于缩小肿瘤体积、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在术后辅助化疗中,化疗的目标则是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病灶,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无病生存率。 在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临床分期:结直肠癌的分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早期患者可能只需手术,而晚期患者则可能需要手术联合化疗。 基因分型:不同患者的肿瘤基因表达不同,可能对某些化疗药物更敏感或更不敏感。 年龄和体力状况:年轻患者通常能更好地耐受化疗,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和疗程。 伴随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可能影响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治疗反应: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化疗药物及其机制包括: 氟尿嘧啶(5-FU)及其衍生物:5-FU是结直肠癌化疗的基础药物,通过抑制胸腺嘧啶的合成来阻断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其衍生物卡培他滨和替加氟,通过口服给药后在体内转化为5-FU,具有方便使用和相对较轻的副反应。 奥沙利铂:作为铂类药物,通过形成铂-DNA加合物干扰DNA的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5-FU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伊立替康:这是一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阻断DNA复制。伊立替康与5-FU和奥沙利铂组成的FOLFIRI方案,是晚期结直肠癌二线治疗的常用方案。 贝伐珠单抗:这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通过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贝伐珠单抗与5-FU、奥沙利铂等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化疗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包括体表面积、年龄、肝肾功能等。疗程一般持续2-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给药方式多样,包括静脉注射、口服和皮下注射等,选择时需考虑药物特性和患者情况。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同时,加强对化疗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为结直肠癌患者选择化疗方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在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精确的剂量计算、合理的疗程安排、安全的给药方式,以及对副反应的有效管理,可以最大化化疗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的不适,提高其生活质量。 陈丽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城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