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亦称内镜手术,是在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CT、MRI等)的引导下,将导管、导丝等手术器械送入人体内部,进行局部治疗的微创手术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介入手术能够在不打开身体的情况下,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在肝胆外科领域,介入手术的应用主要包括: 肝癌治疗: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介入手术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常用的介入手术方法。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血管,使肿瘤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同时在局部发挥高浓度化疗药物的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消融技术,如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利用高温直接破坏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胆管癌治疗:胆管癌是罕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复杂。介入手术可以通过胆道支架植入、胆管扩张等方法,缓解胆道梗阻,改善胆汁引流,提高生活质量。胆道支架植入可有效缓解胆管狭窄或梗阻引起的黄疸,减轻症状。 肝血管瘤治疗:肝血管瘤是肝脏内血管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介入手术可以通过栓塞术减少血管瘤的血流量,控制其生长,减少破裂风险。 肝硬化并发症治疗:肝硬化是慢性进行性肝病,常伴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介入手术可以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方法,减轻门静脉压力,预防出血。TIPS手术通过在肝内建立新的血流通道,分流部分血液,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 胆石症治疗:胆石症是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结石,可引起胆绞痛、胆囊炎、胆管炎等症状。介入手术可以通过胆道镜取石、经皮胆囊穿刺等方法,取出结石,缓解症状。胆道镜取石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胆道镜将结石直接取出,避免开放手术的创伤。 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然而,介入手术也有局限性,如适应症限制、术后可能的并发症等。因此,选择介入手术前,需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评估和决策。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与医生的经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选择有经验的医疗团队进行手术非常重要。 介入手术的术前准备也非常重要。患者需接受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评估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能力。患者还需接受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为手术提供准确定位信息。 术后护理是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在术后需接受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疼痛评估和控制、伤口护理等。患者还需接受适当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促进术后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微创、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手术将为更多肝胆疾病患者带来希望。然而,介入手术并非适合所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后,还应定期随访和监测,评估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丁成智 河南省人民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