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多呈进展性,与气道和肺泡的异常有关,通常由吸烟、长期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等因素引起。慢阻肺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症状隐匿,常被忽视,故有“沉默的呼吸杀手”之称。 病理机制: 慢阻肺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气道炎症、肺气肿和气道重塑。气道炎症是慢阻肺的早期病理特征,炎症反应导致气道壁增厚,粘液分泌增多,进而引发气流受限。长期炎症反应还会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形成肺气肿,即肺泡壁破裂,肺泡融合扩大,失去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气道重塑则表现为气道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如平滑肌增生、基底膜增厚等,这些改变进一步加剧气流受限。 危险因素: 1. 吸烟: 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 2. 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中,吸入含有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空气,也会增加慢阻肺的风险。 3. 职业暴露: 某些职业环境中的粉尘、气体和化学蒸汽是慢阻肺的潜在危险因素。 4.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条件,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可增加个体患慢阻肺的风险。 5. 频繁呼吸道感染: 儿童时期频繁的呼吸道感染可能损害肺部,增加成年后患慢阻肺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 慢阻肺的症状通常随着病情的进展而逐渐显现,包括: 1. 慢性咳嗽: 持续性咳嗽,常伴有粘液痰。 2. 呼吸急促: 进行日常活动时感到呼吸困难。 3. 胸闷: 感觉胸部发紧或不适。 4. 活动耐受性下降: 体力活动能力逐渐下降。 5. 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 由于呼吸负荷增加,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 诊断与治疗: 诊断慢阻肺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体格检查以及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中的FEV1/FVC比值是诊断的重要指标。慢阻肺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对于晚期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肺移植。 预防措施: 1. 戒烟: 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 2. 减少职业暴露: 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吸入。 3. 空气污染防护: 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户外活动,佩戴口罩。 4.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和可控制的疾病,通过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有效减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公众应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崔东 河南省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