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这一古老疾病,自古以来就因其剧烈的疼痛和特殊的发作模式而备受医学界的关注。然而,人们对于痛风的认识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认为所有的关节炎伴随高尿酸血症就一定是痛风。实际上,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但并非简单的等同关系。本文将深入探讨痛风的病理机理、与其他关节炎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以期帮助公众建立更准确的认识。 痛风的根本病理基础是嘌呤代谢障碍,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嘌呤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中。人体通过代谢嘌呤产生尿酸,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嘌呤代谢异常、肾脏排泄功能下降,或是尿酸生成过多,都可能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重要前提,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痛风。据统计,大约只有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 痛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痛风的典型症状包括急性单关节炎,尤其是夜间发作,伴有剧烈疼痛和局部红肿热痛,常首先影响大脚趾。此外,关节穿刺液检查中发现尿酸结晶是确诊痛风的关键。实验室检查发现高尿酸血症,以及超声或双能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中有尿酸结晶,这些都是诊断痛风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痛风的诊断不能仅仅依赖血尿酸水平,因为许多高尿酸血症患者并不会出现痛风症状。 与痛风不同,其他类型的关节炎,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不同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群,其特点是关节软骨磨损、关节间隙变窄,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通常影响承重关节如膝关节和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是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可能导致关节炎症和破坏,常见症状包括对称性多关节炎、晨僵等。 痛风的治疗需要针对其病理机制进行。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迅速缓解疼痛和炎症,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皮质激素或秋水仙碱。长期治疗则旨在降低血尿酸水平以预防复发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治疗痛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饮食控制(如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和避免酒精摄入。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虽然是痛风的一个常见表现,但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展成痛风,也并非所有关节炎伴有高尿酸血症都是痛风。正确理解痛风的病理机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应提高对痛风的认识,避免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混为一谈,从而延误治疗或采取不当的治疗措施。同时,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遵循医嘱用药和调整生活方式,是控制痛风、预防复发的关键。 温国英 莱西市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