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液肿瘤,它起源于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淋巴瘤的分类较为复杂,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行为,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至40%。DLBCL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因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DLBCL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当前的药物治疗策略。 一、DLBCL的临床表现 1. 淋巴结肿大:DLBCL最常见的初发症状是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边缘清楚,且不随触摸移动。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能融合成大块,甚至压迫周围组织结构,导致相应功能障碍。 系统性症状:DLBCL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这些症状合称为“B症状”。B症状的出现通常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且可能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 器官受累:DLBCL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包括胃肠道、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当肿瘤侵犯到特定器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消化系统受累可能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肺部受累可能引起咳嗽、气促等;皮肤受累可能表现为皮肤结节、斑块等。 骨髓浸润:部分DLBCL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骨髓浸润,导致骨髓功能受损,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骨髓浸润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DLBCL的药物治疗 1. 化疗:化疗是DLBCL治疗的基石。标准化疗方案如R-CHOP方案,即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多柔比星(Doxorubicin)、长春新碱(Vincristine)和泼尼松(Prednisone),已被证实对大多数DLBCL患者有效。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分裂和繁殖。 靶向治疗:随着对DLBCL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靶向治疗成为治疗DLBCL的重要手段。例如,CD20是B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异性抗原,利妥昔单抗就是针对CD20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此外,还有针对CD52的阿雷替珠单抗(Alemtuzumab)等。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PD-1/PD-L1抑制剂是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的热点,它们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功能。此外,CAR-T细胞治疗也是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手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改造为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种兵”。 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对于部分高危或复发难治的DLBCL患者,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该方法通过给予大剂量化疗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然后回输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以恢复骨髓功能和免疫功能。 三、治疗监测与随访 DLBCL的治疗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PET-CT等)以及骨髓检查等。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长期随访,以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并发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进展快速的恶性肿瘤。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管理,以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DLBCL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 龚劭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