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驱动基因,如EGFR、ALK、ROS1、BRAF等。与此同时,RET基因融合作为一种罕见的肺癌驱动基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RET基因位于染色体10q11.2,编码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当RET基因发生融合、突变或过表达时,会导致下游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一、RET突变肺癌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RET突变肺癌主要发生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占比约为1-2%。其中,以腺癌最为常见,占比约为80%。此外,RET突变肺癌还可见于肺鳞癌、大细胞癌等其他类型。在年龄分布上,RET突变肺癌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中位发病年龄约为60岁。在性别分布上,男女发病比例相近,约为1:1。 RET突变肺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肺癌相似,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促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值得注意的是,RET突变肺癌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这可能与RET基因融合导致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表达有关。 二、RET突变肺癌的检测方法 目前,检测RET突变肺癌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免疫组化(IHC):通过检测RET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RET基因融合或突变。然而,IHC方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需要与其他检测方法联合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FISH):通过检测RET基因的断裂和融合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RET基因融合。FISH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检测RET基因的融合片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RET基因融合。RT-PCR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对样本质量要求较高。 基因测序:通过检测RET基因的突变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RET基因突变。基因测序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成本较高,且对检测平台和技术要求较高。 综合以上检测方法,建议对疑似RET突变肺癌的患者,首先进行IHC或RT-PCR检测,若结果阳性,则进一步进行FISH或基因测序检测,以明确诊断。 三、RET突变肺癌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针对RET基因融合或突变的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上市的RET抑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塞尔帕替尼(Selpercatinib):塞尔帕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RET抑制剂,对RET基因融合和突变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塞尔帕替尼治疗RET突变肺癌的客观缓解率(ORR)可达70%以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1年以上。 普瑞替尼(Pralsetinib):普瑞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RET抑制剂,对RET基因融合和突变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研究显示,普瑞替尼治疗RET突变肺癌的ORR可达60%以上,PFS可达1年以上。 卡博替尼(Cabozantinib):卡博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RET、MET、VEGFR等靶点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卡博替尼治疗RET突变肺癌的ORR可达30%以上,PFS可达6个月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靶向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皮疹、腹泻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RET突变肺癌的合理用药 对于RET突变肺癌患者,合理用药至关重要。首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其次,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总之,RET突变肺癌作为一种罕见的肺癌类型,其精准诊断和合理用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RET突变肺癌的认识将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高效、低毒的靶向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罗金艳 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