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反应注意

2024-10-18 13:53:00       702次阅读

输注安全:合理用药关键,预防输注反应策略 在医疗实践中,静脉输注作为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然而,输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关注输注反应,强调合理用药,对于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用药来预防输注反应,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实际指导。 一、认识输注反应及其分类 输注反应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液体、操作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不适或病理性变化。根据其发生机制,输注反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过敏反应:最常见且严重,多由药物中的杂质、添加剂或患者个体差异引起,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休克等。 热原反应:由输液器具或药物中污染的热原物质引起,症状包括寒战、高热等。 细菌污染反应:因液体或输液器具灭菌不彻底导致,可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循环负荷加重:常见于老年人、幼儿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快速大量输液后易出现急性肺水肿。 静脉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针管时间过长,可引起局部静脉炎症。 二、合理用药预防输注反应的策略 严格掌握适应症:明确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或错误的输注治疗。 详细询问过敏史:在用药前,务必询问患者过敏史,特别是对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的过敏情况,必要时进行过敏试验。 合理选择输液药物及溶剂:尽量选用质量可靠、纯度高的药物,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药品。同时,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控制输液速度与量: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心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快或过量导致循环负荷加重。 规范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输液器具的清洁与灭菌。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合理使用辅助药物:对于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同时,对于需要长期输注的患者,可定期更换输液部位,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三、临床案例分析与启示 某医院曾发生一起因输注头孢类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事件。经调查发现,该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但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未充分询问过敏史,导致悲剧发生。此案例警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过敏史,严格遵守用药规范,确保用药安全。 四、结语 输注反应是医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其预防关键在于合理用药。通过严格掌握适应症、详细询问过敏史、合理选择药物及溶剂、控制输液速度与量、规范操作流程以及合理使用辅助药物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输注反应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医护人员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输注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黄月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下一篇生物类似药
上一篇肝癌的疾病知识科普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