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必知的几个关键点 在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的治疗路径时,抗病毒治疗无疑是核心环节。对于众多乙肝患者而言,了解并掌握这一治疗过程中的必要知识点,对于有效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慢性乙肝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必须知晓的几个关键方面,旨在为患者提供实用的临床指导。 一、认识慢性乙肝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其病程可长达数十年,且往往伴随肝功能受损、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风险。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因此,一旦确诊为慢性乙肝且符合治疗指征,及时启动并坚持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 二、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与时机 并非所有慢性乙肝患者都需要立即进行抗病毒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毒载量(HBV DNA水平)、肝功能指标(如ALT水平)、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如B超、CT或MRI)、肝脏硬度值(如FibroScan检测)以及是否存在肝硬化的高风险因素(如年龄、家族史等)来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需要治疗及最佳治疗时机。一般来说,对于病毒复制活跃、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尤其是伴有明显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三、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与监测 目前,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因其服用方便、副作用相对较小,成为一线治疗选择。而干扰素则因其使用复杂、副作用较多,多用于特定情况下的辅助治疗或联合治疗。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病情、经济条件及药物耐受性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病毒学应答(如HBV DNA下降水平)、生化学应答(如ALT复常率)、血清学应答(如HBeAg转阴及抗HBe阳转)及影像学变化是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此外,还需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肾功能损害、骨密度降低等,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长期管理与随访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患者需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保持耐心与积极配合,遵循医嘱规律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导致病毒反弹、病情加重。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也是促进病情稳定、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定期随访是确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等指标的复查,并根据需要调整检查频率。对于已出现肝硬化的患者,还需加强肝脏影像学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五、心理调适与社会支持 慢性乙肝患者常因疾病的长期性、传染性及可能的社会歧视而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可通过参加患者教育讲座、加入病友交流群等方式,获取疾病知识、分享治疗经验、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家人、朋友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患者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 结语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了解并掌握抗病毒治疗的必要知识点,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与疾病的和谐共处。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战胜乙肝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淑燕 上海市肺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