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揭秘肾脏隐形杀手 在人体复杂的生理系统中,肾脏作为“净化工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这个工厂中的关键部件——肾小球,遭受长期、持续的损害时,一种名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便悄然滋生,成为威胁肾脏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本文将深入浅出地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旨在为患者及公众提供具有实际临床指导意义的医学科普知识。 一、疾病概览:从肾小球说起 肾小球,作为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过滤血液,清除废物和多余水分,同时保留对身体有益的物质如蛋白质、红细胞等。慢性肾小球肾炎,顾名思义,是指肾小球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导致的慢性炎症性损伤,这种损伤逐渐累积,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引起一系列肾脏及全身性症状。 二、病理机制:炎症与纤维化的双重打击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过程复杂,核心在于持续的炎症反应和随后的纤维化改变。初期,肾小球内可能因感染、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原因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漏出,形成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炎症持续刺激下,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发生纤维化,进一步损害肾小球结构,减少有效滤过面积,最终影响肾脏功能。 三、临床表现:从隐匿到显性的转变 慢性肾小球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的尿液改变(如蛋白尿、血尿)或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逐渐出现水肿(尤其是晨起眼睑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如夜尿增多、贫血、乏力等)等症状。晚期可发展为尿毒症,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 四、诊断方法:综合评估,精准定位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依赖于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尿常规检查是发现蛋白尿、血尿的关键;肾功能检查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必要时,肾穿刺活检可直接观察肾小球病变,为诊断提供金标准。 五、治疗策略:综合管理,延缓进展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因素可加速肾脏损害进程。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免疫反应。 对症治疗:如利尿消肿、纠正贫血、控制血压等,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限制盐、蛋白质摄入;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 定期随访: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延缓疾病进展。 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虽为隐形杀手,但通过科学的诊断与综合管理,我们完全有能力减缓其进展速度,保护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公众而言,增强健康意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干预肾脏疾病的高危因素,是预防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措施。 朱艳哲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新城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