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防控高磷血症策略指南 在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血液透析成为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透析过程中,高磷血症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速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是透析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一大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预防策略,为临床管理提供实用指导。 一、认识高磷血症的危害 高磷血症是指血液中磷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成人通常大于1.45mmol/L)的状态。在肾脏功能正常时,磷的排泄与摄入保持动态平衡。但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丧失,肾脏对磷的排泄能力大大降低,加之饮食中磷的摄入未相应减少,导致血磷水平升高。长期高磷血症会促进钙磷乘积增加,形成磷酸钙沉积于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进程,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高磷血症的预防策略 饮食调控:低磷饮食是关键 限制高磷食物:透析患者应尽量减少或避免食用富含磷的食物,如加工肉类(火腿、香肠)、坚果、奶制品(特别是奶酪)、全谷类及部分豆类(如黄豆、黑豆)。同时,注意食物中的“隐藏磷”,如食品添加剂中的磷酸盐。 增加蛋白质来源的多样性:选择低磷优质蛋白,如鸡胸肉、鱼、蛋清等,以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同时控制磷的摄入。 烹饪技巧:通过煮沸、浸泡、焯水等方法减少食物中的磷含量,比如将食材先用水焯过一遍再烹饪。 合理使用磷结合剂 传统磷结合剂:如碳酸钙、氢氧化镁等,通过肠道与食物中的磷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排出体外,但长期使用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和钙超载风险。 新型磷结合剂:如司维拉姆、碳酸镧等,这类药物不含钙,不会增加血钙水平,安全性更高,尤其适合有高钙血症风险的患者。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血磷水平、肾功能、饮食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磷结合剂使用方案,并定期复查血磷、血钙等指标,及时调整剂量。 优化透析方案 增加透析频率或时长:对于血磷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增加透析次数或延长每次透析时间,以提高磷的清除效率。 采用高效透析膜:选择高通量透析器或血液透析滤过等模式,能更有效地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及磷等溶质。 维持良好的透析充分性:确保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充足、透析液浓度适宜,以提高透析效率,减少残余肾功能负担。 加强患者教育与管理 定期随访:建立患者档案,定期监测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等关键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高磷血症危害的认识,指导其掌握低磷饮食技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和生活方式。 三、结语 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从饮食调控、药物治疗、透析方案优化到患者教育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综合防控策略。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磷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有更多创新疗法应用于高磷血症的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杨雨婷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