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患者肾性贫血:饮食误区与合理用药指南 在透析治疗的过程中,肾性贫血是许多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肾性贫血主要是由于肾功能受损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以及体内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吸收或利用障碍所引起。合理的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对于改善肾性贫血至关重要,但患者及家属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治疗效果。本文将探讨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饮食误区,并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旨在为患者提供实际可行的临床指导。 一、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饮食误区 误区一:盲目补铁,忽视吸收效率 许多透析患者认为贫血就是缺铁,于是大量摄入含铁食物或铁剂。然而,透析患者往往伴有胃肠道功能减退,铁的吸收率并不高。同时,过量的铁摄入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铁过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补铁需遵医嘱,结合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进行个体化调整。 误区二:忽视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 除了铁之外,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红细胞生成的关键营养素。透析患者往往因饮食限制或吸收不良而缺乏这些营养素。单纯补铁而忽视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会限制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因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这些营养素。 误区三:高蛋白饮食等同于优质饮食 高蛋白饮食对透析患者而言确实重要,但并非所有高蛋白食物都适合。高磷、高钾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等)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影响钙磷代谢和电解质平衡。因此,患者应选择低磷、低钾、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禽肉、豆制品(适量)等。 误区四:忽视水分和盐分的控制 肾性贫血患者往往伴有水钠潴留、高血压等并发症,严格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对于改善病情至关重要。过量饮水和摄入高盐食物会加重心脏负担,影响透析效果,进而加剧贫血症状。因此,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每日饮食中的水分和盐分摄入。 二、合理用药改善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 EPO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它能直接刺激骨髓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红细胞生成。透析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根据医生建议调整EPO剂量,以达到并维持目标血红蛋白水平。同时,需注意EPO可能引起的血压升高、血栓形成等副作用,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调整治疗方案。 铁剂治疗 铁剂补充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存在铁缺乏的患者,应根据缺铁程度选择合适的铁剂类型和剂量进行补充。口服铁剂需注意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改为静脉补铁。静脉补铁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风险。 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 对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补充治疗。这些药物通常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补充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纠正其他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 除了上述药物治疗外,还应积极纠正其他可能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如感染、炎症、出血等。这些因素会消耗体内的造血原料和能量,影响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因此,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结语 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患者应摒弃饮食误区,遵循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综合治疗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肾性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为透析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江磊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