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LL: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奥秘与治疗 一、疾病概述 Ph+ALL,全称为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显著特征是患者细胞中出现特定的染色体异常——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这一异常源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之间的重排,导致BCRABL1融合基因的形成。该融合基因编码的BCRABL1蛋白具有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持续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促使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最终引发白血病。 二、疾病原理 染色体异常与BCR-ABL1融合基因 费城染色体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与恶性肿瘤直接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其核心在于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发生易位,融合形成BCRABL1基因。这一融合基因不仅存在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也见于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尤其是成人急淋的25%和儿童急淋的2%~4%。BCRABL1融合蛋白具有增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能够持续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如JAK/STAT、PI3K/AKT等,促进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存活,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引发白血病。 临床表现与预后 Ph+ALL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白血病症状,如面色苍白、皮肤瘀斑、心悸、乏力以及感染、出血等。由于疾病进展迅速,且常规多药化疗疗效不佳,Ph+ALL一度被认为是预后最差的急性白血病类型之一。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机体正常功能,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三、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靶向BCRABL1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为Ph+ALL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代TKI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的成功应用,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了预后。随后,第二代TKI药物如达沙替尼(Dasatinib)和尼洛替尼(Nilotinib)等相继问世,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这些TKI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BCRABL1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化疗与免疫疗法的结合 除了靶向治疗外,化疗仍然是Ph+ALL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联合使用多种化疗药物,可以进一步清除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免疫疗法如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贝林妥欧单抗(Blinatumomab)和CART细胞疗法等也为Ph+AL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贝林妥欧单抗能够同时靶向CD19和CD3,激活宿主T细胞,通过免疫系统发挥抗白血病作用;而CART细胞疗法则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杀死白血病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部分符合条件的Ph+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仍然是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手段。通过移植健康捐赠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并清除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然而,由于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移植相关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接受此治疗。 四、临床指导意义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Ph+ALL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对于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则可采取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或免疫疗法的策略。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疾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优化治疗效果。 监测与随访 Ph+ALL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并发症。监测手段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通过监测可测量的残留病变(MRD),可以更精准地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心理支持与护理 Ph+ALL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因此,医护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护理服务,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和治疗信心,减轻其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生活自理训练等康复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结语 Ph+ALL作为一种严重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进展情况以及治疗反应等多个因素。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型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Ph+ALL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密切监测与随访以及心理支持与护理等措施 袁海龙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