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围手术期肺康复训练中国专家共识:促进康复,提升生存质量 肺癌作为对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均居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尽管手术切除是许多早中期NSCLC患者获得治愈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依然较高。因此,围术期治疗,特别是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基于中国专家共识,介绍肺癌围手术期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及其实施建议。 一、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肺癌手术会切除部分肺组织,导致患者术后肺功能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力降低等症状。肺康复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旨在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呼吸和体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肺癌手术患者,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均应进行个体化的肺康复训练。 二、肺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 术前肺康复训练 评估与准备:拟行肺癌手术的患者,术前应进行运动耐量评估,了解患者的体能状况。对于高龄(≥70岁)、肺功能受损严重、超重/体重过轻、吸烟或戒烟时间不足的患者,应提前进行1-4周的中-高强度肺康复训练。 训练内容:建议以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及呼吸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多模式综合运动训练为主。高强度训练可持续1-2周,中强度训练可持续2-4周。训练内容可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以及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还有哑铃、弹力带等抗阻训练。 术后肺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尽量在24小时内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 康复训练计划:术后2周,若患者无伤口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可评估并制定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时间一般为4-12周,具体内容包括呼吸训练、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吸气停顿法、腹式呼吸法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力量训练如举重、使用阻力带等,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整体功能。 三、实施建议与注意事项 个体化训练:肺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体能状况等因素。 循序渐进:训练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监测与调整:在训练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量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训练计划。 营养支持:合理的饮食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重要。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优质蛋白、高热量食物和维生素等。 心理支持:肺癌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学科协作:肺康复训练需要胸外科、呼吸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协作,以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肺癌围手术期肺康复训练作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风险、提升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为肺癌围手术期肺康复训练提供了规范化指导,有助于推动肺癌康复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医护人员应积极响应共识要求,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规范、个体化的肺康复训练服务,助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坚持康复训练,共同应对肺癌的挑战。 郭静 重庆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