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呕吐:理解其原理与应对策略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控制癌细胞增殖、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化疗也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其中最常见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便是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本文将基于疾病原理知识,深入探讨化疗呕吐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化疗呕吐的原因 化疗呕吐是化疗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引发的多种复杂生理反应的综合表现,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化疗药物刺激胃肠道 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旨在杀死快速增殖的癌细胞。然而,这些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导致黏膜水肿、炎症,进而引发恶心和呕吐。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度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等,更容易引起急性呕吐。 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 部分化疗药物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特别是呕吐中枢。这些药物可刺激呕吐中枢,产生强烈的恶心和呕吐感。此外,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也可通过大脑皮质通路进一步加剧恶心呕吐症状。 消化不良 化疗过程中,患者身体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由于食欲下降、吞咽困难等原因,摄入的营养物质往往不足。这种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供需失衡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发恶心和呕吐。 其他药物的副作用 化疗患者往往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来治疗其他疾病或缓解化疗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可能与化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恶心呕吐的风险。 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治疗情况、体能状态等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化疗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例如,女性患者、年龄较轻、体力状况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二、化疗呕吐的分级与评估 根据临床上常用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NCI-CTCAE)5.0版,化疗呕吐可分为不同级别,以评估其严重程度: 1级:轻微恶心或胃部不适,不影响生活。 2级:恶心和呕吐已经明显,需要药物干预。 3级:大量呕吐和腹泻,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需住院治疗。 4级:恶心、呕吐和腹泻十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需要停止化疗或调整治疗方案。 三、应对策略 针对化疗呕吐,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防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治疗 5-HT3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格拉司琼等,主要治疗急性恶心呕吐。 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对急性和迟发性恶心呕吐均有效。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常与上述药物联用,预防急性呕吐和迟发性恶心呕吐。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甲氧氯普胺,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迅速缓解呕吐。 饮食调整 化疗后建议患者改变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为主,如小米粥、鸡蛋羹、菜汤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炸鸡、火锅等。同时,多喝水或适量进食酸奶,以改善消化功能,缓解呕吐症状。 心理支持 化疗期间,患者常常伴随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精神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信心。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肌肉放松等行为训练来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环境优化 进行化疗前,应注意优化治疗环境,消除房间内的异味,保持室内采光和通风良好,以减少外部刺激对患者的影响。 多重方案联合 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多重方案联合治疗,如中药封包、针刺疗法、穴位按压等辅助方法,以增强治疗效果,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四、总结 化疗呕吐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生理系统和因素。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心理支持以及环境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化疗呕吐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时,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及时反馈症状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马洺远 汕头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