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与疾病原理 膜性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将从膜性肾病的发病原理出发,详细阐述其临床表现,以期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关注。 一、膜性肾病的发病原理 膜性肾病的发生主要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的沉积有关。这些免疫复合物通常由自身抗体与肾小球足细胞靶抗原结合而成,激活补体系统,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进而导致足细胞损伤。此外,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和环境污染也被认为是膜性肾病的重要诱因。病毒感染可启动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膜性肾病的抗体,这些抗体与体内抗原结合后,在肾脏沉积,引起基底膜增厚,形成膜性肾病。而环境污染中的小颗粒物质进入肾脏后,也可能导致肾脏抗原暴露,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促进膜性肾病的发生。 二、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蛋白尿是膜性肾病的核心症状,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失,静置后尿液浑浊。低蛋白血症则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水肿,初期以面部和眼睑部水肿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蔓延至下肢,形成凹陷性水肿,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腹水。 感染:膜性肾病患者由于低白蛋白血症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多系统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和肺部感染等。 血栓和栓塞:膜性肾病患者还容易发生血栓和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肾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肾静脉血栓可表现为突发性腰痛或肋腹痛,伴有血尿和蛋白尿,加重肾功能损害。肺栓塞则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肾功能损害:随着病情进展,膜性肾病患者在发病5~10年后可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异常升高。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镜下血尿,但一般无肉眼血尿。此外,膜性肾病患者在病情活动剧烈的时期常伴有高血压,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三、治疗与预防 膜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治疗强调合理饮食、注意休息、避免感染等。药物治疗则根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对于血栓和栓塞等并发症,需及时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措施。预防方面,应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和环境污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肾脏疾病。 综上所述,膜性肾病是一种复杂的肾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严重。通过了解其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保护肾脏健康。 孙巧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