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基础知识与医疗科普

2024-10-03 13:41:14       773次阅读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基础知识与医疗科普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AIHA)是一种复杂的血液系统疾病,它源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错误地将自身红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从而产生针对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会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加速破坏,进而引发贫血。本文将深入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 一、发病机制 AIH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与遗传素质、免疫功能紊乱、红细胞膜蛋白成分异常等因素有关。机体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会异常增殖并产生针对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分为IgG、IgM和IgA等类型。当这些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会激活补体系统,吸引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红细胞进行吞噬和破坏,从而导致溶血性贫血。 二、疾病分类 根据致病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温度的不同,AIHA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两大类。 温抗体型AIHA:此类抗体在37℃时最为活跃,主要为IgG型不完全抗体,少数为IgM。IgG抗体通过Fc受体与巨噬细胞结合,促进红细胞的吞噬和破坏。温抗体型AIHA约占所有AIHA的80%,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温抗体型AIHA无明确的基础疾病,而继发性则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淋巴增殖性疾病、感染及肿瘤等。 冷抗体型AIHA:此类抗体在20℃以下时最为活跃,主要为IgM型完全抗体。冷抗体型AIHA包括冷凝集素综合征和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PCH)。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遇冷后,IgM抗体会凝集红细胞,导致血管内溶血。而PCH则是一种特殊的冷抗体病,其抗体在20℃时结合于红细胞表面,当温度升至37℃时,已结合的补体被激活,导致红细胞破坏。 三、临床表现 AIHA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贫血、黄疸和脾大是最常见的症状。温抗体型AIHA多数起病缓慢,患者常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半数患者伴有脾大,1/3患者有黄疸及肝大。急性起病者,可出现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神经系统表现。冷抗体型AIHA患者则常因皮肤温度低,冷抗体凝集红细胞导致毛细血管循环受阻,出现肢体末端青紫、疼痛等“雷诺现象”。 四、诊断方法 AIHA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等。Coombs试验是诊断AIHA的关键检查,其阳性结果提示红细胞表面存在自身抗体。此外,对于冷抗体型AIHA患者,还需进行冷凝集素试验和D-L抗体检测以明确诊断。 五、治疗策略 AIHA的治疗目标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红细胞破坏,纠正贫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脏切除术、血浆置换及输血治疗等。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自身免疫反应对红细胞的破坏。糖皮质激素是AIHA的首选治疗药物,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能够抑制机体产生针对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从而减少溶血的发生。免疫抑制剂通常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患者。 脾脏切除术:对于存在严重贫血或反复发作的患者,脾脏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去除异常增大的脾脏,可以降低其对正常红细胞的破坏程度。 血浆置换:当AIHA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行血浆置换以清除致敏红细胞及相应的抗体,迅速改善病情。 输血治疗:对于急性溶血且有明显贫血现象的患者,应紧急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或全血以纠正贫血状态。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复杂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深入了解AIHA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 曹艳娇 漯河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自身免疫性溶血的病因及原理:医疗科普解析
上一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食疗方法与康复指导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