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慢阻肺:一场呼吸系统的持久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以持续的气流受限为特征,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伴随气道和肺部的慢性炎症。本文将从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这一常见而复杂的疾病。 一、慢阻肺的发病机制 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主要涉及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导致肺部结构改变,气道黏液分泌增加,纤毛清除功能下降,进而引发慢性炎症和气道重塑。此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粉尘、有害气体)、生物燃料燃烧产生的室内污染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 慢阻肺的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小气道炎症、纤维化、管腔狭窄以及肺气肿等变化。这些变化导致气道阻力增加,肺弹性回缩力降低,从而引发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功能下降、心脏受累等严重并发症。 二、慢阻肺的临床表现 慢阻肺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最典型的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多呈阵发性,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性或浆液性泡沫样。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活动或劳累后更为明显。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焦虑等全身症状。 在慢阻肺的病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急性加重的情况,这通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急性加重时,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增多,痰液呈脓性,并伴有发热、喘息等症状。此时,患者的呼吸困难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三、慢阻肺的诊断方法 慢阻肺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暴露史以及肺功能检查结果。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并了解患者是否有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高危因素。其次,通过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肺部是否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等改变。最重要的是,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慢阻肺的关键手段。通过测量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特别是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 四、慢阻肺的治疗策略 慢阻肺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和延缓病情进展。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戒烟:对于吸烟患者,戒烟是首要且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戒烟可以显著减缓病情进展,改善肺功能。 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化痰药、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气道痉挛、促进痰液排出、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生理治疗、肌肉训练等。这些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功能,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氧疗:对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氧疗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氧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轻心脏负担,改善预后。 手术治疗:对于少数有特殊指征的患者,如肺大疱切除术、肺移植术等,手术治疗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感染:在流感季节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降低病情急性加重的风险。 五、结语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多样且易反复发作。然而,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有效的管理,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科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慢阻肺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张颖颖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