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了解与治疗 漏斗胸,作为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主要表现为前胸壁胸骨中下部及其两侧肋骨异常向后凹陷,形成类似漏斗的胸廓形状。这种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对心肺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漏斗胸的成因、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漏斗胸的成因 漏斗胸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通常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生理发育异常及环境因素等。 遗传因素:约15%-40%的漏斗胸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病史,表明遗传因素在漏斗胸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遗传可能表现为半显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生理发育异常: 膈肌中心腱短缩:膈肌中心腱过短可能牵拉胸骨和肋软骨向后凹陷,形成漏斗胸。 肋骨生长不协调:部分肋骨生长过快,挤压胸骨向后形成凹陷。 骨和软骨发育障碍:胸骨和肋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下降,在呼吸肌作用下向后凹陷。 结缔组织异常:漏斗胸常合并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脊柱侧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提示结缔组织异常可能与漏斗胸的形成有关。 环境因素:孕期保健不足、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放射线等也可能增加漏斗胸的发病风险。 二、漏斗胸的症状 漏斗胸的症状因患者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婴儿或幼儿期可能无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显现。 外观改变:前胸壁凹陷,胸骨下端与脊椎的距离缩小,严重时凹陷可达脊柱。 心肺功能影响:心脏受压移位,肺因胸廓运动受限,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心、肺功能紊乱和减退。患者可能出现气短、乏力、心悸、胸痛等症状,尤其在运动后更为明显。 生长发育迟缓:部分患儿伴有进食减少、身体发育迟缓、频繁的呼吸道感染。 心理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胸廓畸形逐渐明显,患者可能出现自卑、羞耻感、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三、漏斗胸的诊断 漏斗胸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观察胸廓形态,测量胸骨凹陷深度及与脊柱的距离。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CT扫描等,用于评估胸廓畸形的程度和心肺受压情况。 其他检查:血气分析、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用于评估心肺功能。 四、漏斗胸的治疗 漏斗胸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心肺功能状况综合考虑。 观察随访:对于轻度无症状的漏斗胸患者,可暂时不予治疗,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漏斗胸,可以尝试使用负压吸盘等非手术方法进行矫正,但效果有限。 手术治疗:中重度漏斗胸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肋骨成形+胸骨抬举术、胸骨翻转术、带腹直肌蒂胸骨翻转术、Nuss术等。其中,Nuss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确切,已成为目前漏斗胸矫正的标准术式。手术通过植入Nuss接骨板,将凹陷的胸壁顶起,恢复胸廓正常形态,同时矫正心肺并发症和相关的心理障碍。 五、术后护理与康复 术后护理和康复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术后需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胸带包扎固定胸部,预防术后反常呼吸;根据医嘱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适当的运动,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同时,注意饮食营养,多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六、总结 漏斗胸作为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其成因复杂,涉及遗传、生理发育异常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通过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大多数漏斗胸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胸廓形态和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孕期保健和早期筛查也是预防漏斗胸的重要措施。 区柱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