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疾病原理与防治知识科普 肺癌,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将从肺癌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全面介绍肺癌的相关知识。 一、肺癌的发病机制 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遗传因素在肺癌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增加个体对肺癌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诱因。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也可能影响肺癌的发病风险。 二、肺癌的高危因素 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二手烟)。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入会损伤肺部细胞,诱发肺癌。 空气污染:包括室外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室外大气污染如PM2.5、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室内空气污染则来源于装修材料、烹饪油烟等。 职业因素:长期接触石棉、砷、铬、镍等致癌物质的职业人群,肺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饮食习惯:较少食用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遗传和基因改变:原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等基因改变是肺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三、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喘等症状。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黏液痰。当肿瘤侵犯血管时,可引起咯血。胸痛常表现为持续性尖锐且剧烈的疼痛,可能由于肿瘤侵犯胸壁或胸膜所致。此外,肺癌还可能引起发热、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 四、肺癌的诊断方法 肺癌的诊断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胸部CT是肺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发现肺部小结节和肿块。对于可疑病灶,需要进一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肺部穿刺活检等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五、肺癌的治疗策略 肺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以及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心肺功能良好且肿瘤没有明显扩散的早期肺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等。 化学治疗:化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分为治疗性化疗和辅助性化疗,需根据肺癌的组织学类型选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放射治疗常与化疗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靶向治疗:对于有基因突变的患者,靶向治疗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突变的基因位点,选择相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等。 六、肺癌的预防措施 预防肺癌的关键在于避免或减少与肺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接触。具体措施包括: 禁止和控制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应坚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 加强职业防护:对于从事与致癌物质相关职业的人群,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 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和室内装修污染。 健康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定期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所述,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了解其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对于提高肺癌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治疗和积极预防,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苗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