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循证管理指南

2024-11-01 10:03:54       101次阅读

  生物类似药是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自2019年我国首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以来,截至2023年9月,已有涉及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地舒单抗、托珠单抗等7种单抗类药物的31个生物类似药相继获批上市,用于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临床治疗。同时,另有百余种生物类似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与参照药相比,生物类似药因其突出的经济性优势而广受关注,有望改善生物制剂治疗的可及性与连续性,并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与医疗保险支出。

  作为大分子生物制剂,生物类似药具有结构复杂、修饰类型和变异体多样化、生物活性对空间结构依赖性强等固有特性,难以在结构与生物活性等方面与参照药完全一致,进而造成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与免疫原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临床及患者对其的信心及治疗选择。

  为推动生物类似药广泛、合理地用于临床治疗,最大限度保证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对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十分必要。当前,国内外对于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1)上市前研发与审评方面,自2005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率先制定并颁布了《生物类似药指南》(Guideline on Similar Biological Medicinal Products)以来,多个国家或组织相继制定了生物类似药相关的研发技术指南,包括我国国家药监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药品审评中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证外推技术指导原则》[7]等,生物类似药的审评管理框架与体系不断趋于完善。

  (2)临床应用管理方面,国内外也发布了多部专家共识或立场声明等临床指导文件,一定程度上为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了参考。然而,现有临床指导文件并未涵盖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的全流程,如生物类似药未获批适应证的临床应用、用药前评估以及全流程多学科协作等环节仍面临挑战;多数未严格采用基于循证的指南制订方法学,未考虑患者偏好与价值观(患者意愿预期会影响对生物类似药的临床治疗选择);且随着生物类似药在我国上市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应用预期将进一步增多,当前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管理的规范化仍有待提高。

  鉴于此,中国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药学联合体共同发起,组织了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制订了《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循证管理指南(2024)》(以下简称“本指南”),从生物类似药临床应用的全流程监测与管理的角度出发,遵从严谨的循证指南制订方法学,形成了基于证据、多学科专家经验与患者意愿及价值观的循证推荐意见,以期为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规范化指导,促进其广泛、合理地用于临床治疗。

  1.指南制订目的:规范和指导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应用及管理,促进生物类似药广泛、合理的应用,改善生物制剂治疗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2.指南制订方法:本指南由中国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药学联合体共同发起,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物评价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为证据评价组/秘书组单位,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 GRADE(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中心、兰州大学 Cochrane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指南制订工作的启动时间为2020年5月,定稿时间为2023年7月。本指南的设计、规划与制订流程遵循《WHO 指南制订手册(2014年)》和中华医 学会《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同时,具体的制 订和撰写参考加拿大医学会提出的《指南制订清单2.0版》(Guidelines2.0: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Checklist for a Successful Guideline Enterprise)以及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并遵循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清单》(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

康议心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下一篇肝癌:揭秘病理与康复之道
上一篇骨髓瘤移植出仓后,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