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形成原因的医疗科普文章

2024-11-08 08:49:51       11次阅读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形成原因的医疗科普文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新生儿皮肤、巩膜等部位出现 黄染。虽然这一症状在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但其背后的医学原理却值 得家长们深入了解。本文将从胆红素代谢、肝脏功能发育以及肠道微生态等角度,详细阐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形成原因。

一、胆红素代谢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是红细胞衰老破坏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这些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后,随胆汁排出 体外。然而,在新生儿期,由于一系列特殊的生理变化,胆红素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导致血 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黄疸。

1. 红细胞破坏增加:新生儿在出生前,处于相对低氧的环境中,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胎儿 的红细胞数量会代偿性增多,但这些红细胞的寿命相对较短。出生后,随着血氧含量的增加, 过多的红细胞会迅速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此外,新生儿体内还存在一些旁路胆红素 来源,如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这些都会增加胆红素的生成。

2. 胆红素排泄减少:新生儿的排泄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肝脏和肠道对胆红素的 排泄能力较弱。肝脏在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方面存在功能不足,而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 建立,无法将胆红素转化为易于排出的形式,如尿胆原或粪胆原。这些因素共同导致胆红素 在体内淤积,引起黄疸。

二、肝脏功能发育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的肝脏在出生后需要逐渐发育成熟,这一过程中,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也在不断 完善。然而,在新生儿期,肝脏功能尚不成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摄取胆红素能力差:新生儿肝脏内的 Y、Z 蛋白含量不足,这些蛋白是肝细胞摄取胆红素 的重要载体。由于摄取能力不足,导致部分胆红素无法被肝脏及时摄取,从而在血液中滞留。

2. 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脏内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是催化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 合胆红素的关键酶。然而,新生儿肝脏内该酶的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导致结合胆红素的能力 差,进一步加剧了血液中胆红素的升高。

3. 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新生儿肝脏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也较弱,容易导致胆汁淤积。胆 汁淤积不仅会影响胆红素的排泄,还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三、肠道微生态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这也是导致生理性黄疸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菌群在肠道 内能够参与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将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或粪胆原后排出体外。然而, 在新生儿期,由于肠道内缺乏这些有益菌群,胆红素无法被有效转化和排泄,从而在肠道内 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加重了黄疸。

此外,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这种酶能够将肝肠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 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又能够被肠壁吸收并经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形 成肝肠循环的特殊特点。这种循环过程使得胆红素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延长,进一步加剧了黄 疸的发生。

四、总结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胆红素代谢、肝脏功能发育以及肠道微生 态等多个方面。虽然这一症状在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现象且无需特殊治疗,但家长们仍需密 切关注新生儿的情况,包括精神反应、奶量、睡眠状况、大小便等。如果出现异常或黄疸持 续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以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通过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护理,我 们可以帮助新生儿顺利度过这一生理阶段健康成长。

沙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下一篇食管癌早筛:守护高风险人群的健康防线
上一篇肝癌治疗新进展:精准医疗引领希望之光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