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疗效有限,且可能带来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策略,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好的耐受性,被广泛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单药治疗响应率较低,且存在一定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另一种靶向治疗策略,主要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治疗之间存在潜在的协同作用。一方面,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化;另一方面,免疫治疗可以提高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因此,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新方向。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1个月。此外,联合治疗组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相似,表明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然而,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预测治疗反应至关重要。目前,PD-L1表达水平被认为是预测免疫治疗反应的重要标志物,但PD-L1阳性患者的比例较低,且与疗效的关联性仍存在争议。此外,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最佳联合方案、剂量和治疗周期尚需进一步探索。
总之,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药物的不断涌现,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患者从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中获益。
朱林
海安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