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多样,其中手术切除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然而,手术后的疼痛管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为胃癌患者提供术后疼痛管理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胃癌术后疼痛的原因 胃癌手术后的疼痛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手术过程中组织损伤刺激痛觉神经,导致术后疼痛。手术切口、肌肉和神经的切割或牵拉都可能引起疼痛。其次,术后炎症反应和瘢痕组织的形成也会引起疼痛。炎症反应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压迫周围神经,从而引起疼痛。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和恐惧,也可能加剧疼痛感。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疼痛的敏感性。
二、术后疼痛的表现 胃癌术后的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可能为钝痛或烧灼感,且疼痛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疼痛可能在进食、活动或体位改变时加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如食欲、睡眠和活动能力,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三、术后疼痛的评估 疼痛评估是有效管理疼痛的前提。医护人员应采用多模态疼痛评估方法,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数字评分量表(NRS)等,以客观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其疼痛管理需求。疼痛评估应动态进行,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术后疼痛的管理策略 1. 药物治疗: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主要药物。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有效缓解疼痛。非阿片类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则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疼痛。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此外,局部麻醉药如罗哌卡因等也可用于切口周围神经的阻滞,减少术后疼痛。
非药物治疗: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如冷热敷、按摩、生物反馈等也可用于缓解疼痛。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水肿,缓解疼痛;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生物反馈可以训练患者控制生理过程,如心率、血压和肌肉紧张度,从而减轻疼痛。
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例如,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和NSAIDs,可以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副作用。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减少药物依赖。
五、术后疼痛护理要点 1. 密切监测: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发现并处理疼痛问题。监测内容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以及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影响。
教育患者:向患者提供疼痛管理的知识,帮助其了解疼痛的原因、表现及应对方法,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内容包括疼痛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管理策略等。教育方式可以是口头讲解、书面材料、视频等。
个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以提高疼痛管理效果。个体化护理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制定合理的给药时间、选择有效的非药物治疗等。个体化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改善疼痛感受。心理支持可以是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鼓励,也可以是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专业心理干预。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韧性,增强其应对疼痛的能力。
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吞咽训练、肢体活动等,以提高其生理功能,减轻疼痛。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总之,胃癌术后疼痛管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多模态疼痛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多模式镇痛及个体化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疼痛管理服务。同时,患者也应积极参与疼痛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以促进康复进程。
孙泽铭
吉林省肿瘤医院湖光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