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诊断:在应用抗生素前,需确立细菌感染的确切诊断。细菌和病毒感染属于不同的病理过程,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如感冒和流感无效。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应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立诊断。不当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疗病毒感染,还可能诱发耐药性的产生。
选择合适药物: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具有特定的抗菌活性。因此,需根据感染细菌种类和感染部位选择适宜的抗生素。例如,针对肺炎链球菌感染,青霉素类抗生素通常效果显著。同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生素。
剂量和疗程:抗生素剂量应基于患者体重、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药动学特性确定。疗程应足够长,确保完全消除感染。通常,抗生素疗程至少5-7天,但具体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判断确定。患者不应随意停药,以免导致感染复发或耐药性产生。
合理轮换:长期或频繁使用同一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性,合理选择和轮换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性发生。
预防性使用:在特定情况下,如手术前后或免疫抑制患者,可能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这种做法应严格控制,防止滥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旨在降低感染风险,而非治疗感染。因此,应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和疗程。
监测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反应和可能副作用。若抗生素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副作用,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了解细菌耐药性情况,指导抗生素选择和使用。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教育患者和医疗专业人员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使用,是减少耐药性发展的关键。应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广泛宣传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遵循医嘱: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处方和指导,不得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疗程。抗生素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患者还应及时复诊,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我们应遵循上述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发生,保护这一重要医疗资源,确保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的长期有效性。同时,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抗生素使用需求,以更好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医疗资源,为人类健康和福祉做出贡献。
王志刚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