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的机制
肝癌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或CT)的引导下,将药物、栓塞剂或其他治疗器材直接输送至肿瘤组织或其供血动脉的一系列微创技术。该治疗的机制主要包括: 1.
高浓度药物作用
:通过直接将药物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得肿瘤组织内形成高浓度药物环境,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效果,同时降低药物在全身的分布及副作用。 2.
阻断肿瘤血供
:肿瘤的生长依赖血液供应,利用栓塞剂阻断肿瘤的供血动脉,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抑制其生长,甚至导致肿瘤坏死。 3.
局部热效应
: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等技术通过高频电流或微波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达到使肿瘤细胞蛋白质变性坏死的程度,实现局部控制。
介入治疗的方法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TACE是肝癌介入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肝动脉,实现局部高浓度药物作用和阻断肿瘤血供。TACE治疗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利用X射线成像确定肿瘤位置和供血动脉;其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形成血栓,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发挥药物的杀灭作用。
射频消融(RFA)
RFA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量治疗肿瘤的技术。在超声或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插入肿瘤组织,通过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至60-100摄氏度,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变性和凝固性坏死。RFA适用于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或多发肝癌,以及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
微波消融(MWA)
MWA与RFA原理类似,但使用微波产生热量。MWA通过将微波天线插入肿瘤组织,利用微波产生的高温使肿瘤细胞迅速坏死。MWA具有消融速度快、热效率高、损伤范围可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较大肿瘤或位置较深的肿瘤。
适应症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 - 早期肝癌,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或多发性肝癌,肿瘤数量不超过3个,且每个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 - 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如肿瘤位置不利于手术切除,或患者肝功能较差,不能承受手术。 - 手术后复发或有残余肿瘤的患者。 - 合并严重肝硬化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
可能的并发症
尽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包括: - 肝功能损伤:治疗可能影响正常肝组织,导致肝功能异常。 - 感染:介入操作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 栓塞剂的异位栓塞:可能导致非目标区域血管栓塞,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或坏死。 - 疼痛:治疗后可能出现局部疼痛,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 肿瘤残留或复发:由于肿瘤血供复杂或治疗不彻底,可能导致肿瘤残留或复发。
治疗后的护理
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护理,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1.
休息
:术后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2.
饮食
: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修复。 3.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4.
心理支持
:肝癌患者可能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总结
肝癌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为不能手术切除或手术风险较高的肝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时机,以及严格的术后管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然而,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孙鹏飞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