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与胃癌的内镜下表现:规则性与规则性缺失的比较

2025-03-07 07:02:46       12次阅读

胃溃疡和胃癌作为胃部疾病的两种常见类型,它们在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治疗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了解这两种疾病的内镜下表现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对比胃溃疡与胃癌的内镜下表现,探讨它们的规则性与规则性缺失的特点。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多发生在青、中年人群中,病史较长,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的特点。患者在使用制酸药物后,症状往往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胃溃疡的X线钡剂检查多表现为腔外龛影,直径通常小于2cm,边缘光滑,周围黏膜柔软,存在星状聚合征的表现。这些特点提示胃溃疡的良性性质。

内镜下观察胃溃疡,可以发现其形状规则,边缘整齐,底部苔色洁净,周围黏膜柔软,皱襞常向溃疡集中。这些内镜下表现与胃溃疡的良性病变特点相符合。胃溃疡的规则性表现提示其边界清晰,病变范围有限,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

相比之下,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内镜下表现与胃溃疡存在明显的不同。胃癌的内镜下表现往往缺乏规则性,病变范围较大,边缘不规则,底部苔色污秽,周围黏膜僵硬,皱襞常受肿瘤侵犯而中断。这些表现提示胃癌的侵袭性生长特点,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较大。

胃癌的内镜下表现缺乏规则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病变范围:胃癌的病变范围通常较大,边缘不规则,与周围正常黏膜的界限不明显。这是因为胃癌细胞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可以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扩散和浸润。

边缘形态:胃癌的边缘往往凹凸不平,呈浸润性生长,缺乏胃溃疡边缘整齐的特点。胃癌的边缘不规则,部分区域可能呈锯齿状或菜花状,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和侵袭所导致的。

底部苔色:胃癌底部的苔色通常污秽,与胃溃疡底部洁净的苔色形成鲜明对比。胃癌底部的污秽苔色是由于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和感染所引起的。

周围黏膜:胃癌周围黏膜往往僵硬,缺乏胃溃疡周围黏膜柔软的特点。这是因为胃癌细胞的侵袭和浸润导致周围组织纤维化,使得黏膜变得僵硬。

皱襞改变:胃癌常导致皱襞受侵犯而中断,与胃溃疡皱襞向溃疡集中的表现不同。这是因为胃癌细胞的侵袭性生长破坏了正常的黏膜结构,导致皱襞形态的改变。

除了以上几点,胃癌的内镜下表现还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溃疡形成:部分胃癌患者可出现溃疡性病变,表现为不规则的溃疡,底部苔色污秽,周围黏膜僵硬,与胃溃疡的规则性溃疡有所不同。

出血和凝血:胃癌患者可出现出血和凝血现象,表现为内镜下可见的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点,以及凝血块附着在肿瘤表面。

狭窄和梗阻:部分胃癌患者可出现胃腔狭窄和梗阻,表现为内镜下胃腔变窄,内镜难以通过,或出现食物残渣滞留。

多发性病变:部分胃癌患者可出现多发性病变,表现为胃内多个部位出现相似的肿瘤性病变,提示肿瘤的多中心起源。

胃溃疡与胃癌的内镜下表现差异,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对于胃溃疡患者,内镜下可见规则性溃疡,边缘整齐,底部洁净,周围黏膜柔软,皱襞向溃疡集中。而对于胃癌患者,内镜下可见不规则性病变,边缘凹凸不平,底部苔色污秽,周围黏膜僵硬,皱襞受侵犯而中断。

此外,内镜下活检也是鉴别胃溃疡和胃癌的重要手段。对于可疑病变,可通过内镜下活检取得组织标本,进一步进行病理学检查。胃溃疡的病理学表现以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而胃癌的病理学表现以恶性肿瘤细胞浸润为主。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胃溃疡与胃癌在内镜下表现上存在明显的规则性与规则性缺失的差异。胃溃疡的规则性表现提示其良性病变特点,而胃癌的规则性缺失表现则提示其恶性肿瘤的特性。通过对这两种疾病的内镜下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对胃溃疡和胃癌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鉴别,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内镜下活检和病理学检查也是鉴别这两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郭勇刚

仁寿县人民医院

下一篇卵巢癌分期及治疗
上一篇卵巢癌患者的全谷物饮食:提升治疗效果的秘诀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