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探讨

2025-02-15 06:32:42       12次阅读

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HCC)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70万例新发肝癌病例,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中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但乙肝病毒(HBV)感染无疑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乙肝病毒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联及其病理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健康威胁,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肝炎病毒科,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原体。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如医疗条件限制、血液安全措施不足等,乙肝病毒感染人数众多,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较高。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癌的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损伤: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后,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和病毒颗粒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等病毒蛋白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进一步加剧肝细胞损伤。

免疫损伤:乙肝病毒感染激活宿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然而,这种免疫反应往往无法完全清除病毒,反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长期炎症反应可促进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和死亡,以及随后的肝细胞再生,增加了基因突变和癌变的风险。

基因整合:乙肝病毒DNA可整合到宿主肝细胞基因组中,导致宿主基因表达异常,激活原癌基因或抑制抑癌基因,最终导致肝细胞癌变。病毒DNA整合可引发染色体不稳定,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促进肝癌的发生。

慢性炎症: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可导致持续的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可促进肝细胞增殖和癌变。慢性炎症引起的氧化应激和DNA损伤,也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原发性肝癌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从乙肝病毒感染到肝癌的发生,通常需要10-30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肝细胞经历了从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到癌变的一系列变化。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重要阶段,它们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

因此,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病毒载量监测、肝脏超声检查等,可及时发现肝脏病变,评估肝癌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加强监测,必要时进行肝组织活检,以早期发现肝癌。

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是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的关键。目前,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已显著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率。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损伤,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是主要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它们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癌风险。

总之,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了解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癌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控制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保护人们的健康。同时,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的认识,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措施。只有多措并举,综合防控,才能有效遏制原发性肝癌的高发态势,保障人民健康。

史晓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

下一篇头颈癌患者饮食技巧: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上一篇靶向治疗与免疫疗法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