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应对
在肺部疾病的“危险清单”中,肺腺癌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作为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肺腺癌正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了解肺腺癌基础知识,是我们守护肺部健康、对抗疾病的第一步。
肺腺癌是一种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从病理角度看,癌细胞呈现出腺样结构或分泌黏液的特性。这与其他类型肺癌在细胞形态和生长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在肺癌家族里,肺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持续攀升,尤其在不吸烟人群,特别是女性群体中更为显著。它已不再是只青睐吸烟男性的“专属疾病”,这种发病趋势的变化,让更多人有必要深入了解肺腺癌。
肺腺癌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吸烟虽仍是肺癌的重要诱因,但对于肺腺癌,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例如,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非吸烟者吸入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同样会损伤肺部细胞,增加患癌风险。空气污染也是一大隐患,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污染物中含有的多环芳烃、重金属等致癌物质,随着呼吸进入肺部,日积月累,对肺部组织造成破坏。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以及厨房油烟,都可能成为肺腺癌的诱发因素。此外,遗传因素在肺腺癌发病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肺癌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个体携带相关致癌基因突变的概率会增加,患肺腺癌的风险也随之升高。
早期肺腺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出现咳嗽,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起初可能是偶尔干咳,逐渐发展为频繁咳嗽,且止咳药效果不佳。咯血也较为常见,表现为痰中带血丝,严重时可能出现整口咯血。胸痛也是典型症状之一,多为胸部隐痛或钝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加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是因为肿瘤阻塞气道或侵犯肺部组织,影响了气体交换。此外,当肿瘤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骼、脑部,会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诊断肺腺癌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胸部X光可以初步发现肺部异常阴影,但对于早期肺腺癌,其敏感度较低。胸部CT是目前诊断肺腺癌的重要手段,它能清晰显示肺部微小病变,发现早期肿瘤。通过CT检查,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当发现可疑病变后,还需要进行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活检方式包括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等,医生会在病变部位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判断细胞是否为癌细胞,以及癌细胞的具体类型和分化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肺腺癌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于早期肺腺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化疗则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通常用于中晚期患者,或手术后预防复发。放疗是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靶向治疗是针对癌细胞特定的基因突变,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精准攻击癌细胞,副作用相对较小。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肺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但通过了解其发病因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提高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定期体检等,都有助于降低肺腺癌的发病风险。
郭晓辉
宣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