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随着病情进展至晚期,其治疗策略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本文将从外科治疗角度,探讨晚期结直肠癌的原发灶和转移灶处理策略。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原则
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方法。根治性手术的目的在于完全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包括原发灶和引流区域淋巴结。全国第1届肠癌会议定义根治性切除为在手术中将肉眼可见及触诊可及的肿瘤全部清除。若手术时能切除病灶,但有肉眼或触诊可及的肿瘤残留,则属于姑息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适用于病变局限于原发灶或区域淋巴结的患者。对于局部病变广泛,难以彻底切除,但无远处转移的情况,可进行姑息性切除。局部病变较广泛且能切除,但已有远处转移,为解除梗阻、改善症状,也可进行姑息性切除。对于局部病灶广泛、粘连、固定,无法切除的情况,可以进行捷径手术或造瘘术以解除症状。
转移灶的处理
对于已有远处转移,如肝转移或其他内脏转移,而原发灶尚能切除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同时切除。这种情况下的手术也属于姑息性手术。转移灶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生物学特性、转移灶的数量和位置等因素。
手术后综合征
结直肠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肠运动功能紊乱,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乙状结肠切除后可能因为结肠协调性固体运送机能破坏而造成便秘;肛管、结肠吻合术后可能出现排便功能的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失禁等。直肠癌手术后还可能出现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术后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来缓解。
人工肛门与肌肉兴奋技术
对于肛门非保留的患者,目前正在研究和设计安置在会阴部的“人工肛门”,并配备有控制大便便意的装置,以解决患者的排便问题。应用肌肉代替括约肌的肌肉兴奋技术,是一种有希望的新方法,目前正在研究中。这些技术的发展有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多学科团队合作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肿瘤的侵犯范围、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预期生活质量。外科手术,无论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都应在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下进行,以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多学科团队包括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学家等,他们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于结直肠癌转移后的处理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这些治疗方法可以与手术相结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手术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如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等,旨在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康复。
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外科手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仍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手术,都应在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下进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和手术技术不断涌现,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我们应不断探索和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武秀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