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之一,占所有NHL病例的30%-40%。本文将综合分析DLBCL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概述当前的治疗进展。
一、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与死亡率 DLBCL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西方国家。据估计,西方国家的年发病率约为6-7/10万人口。亚洲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有所上升。DLBCL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
年龄与性别分布 DLBCL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5:1。
种族与地域差异 不同种族和地区的DLBCL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高于非裔和亚裔人群,北欧国家的发病率最高,而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遗传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在DLBCL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如某些遗传易感基因与DLBCL发病风险增加相关。此外,病毒感染(如EB病毒)和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后)也可能增加DLBCL的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DLBCL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DLBCL可侵犯结外器官,如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引起相应症状。
三、诊断与分型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PET-CT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疗效评估。PET-CT在DLBCL的分期和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DLBCL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可进一步明确DLBCL的亚型。
分子分型 DLBCL的分子分型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分子分型包括GCB型、ABC型和NOS型等。
四、治疗进展
化疗 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有效率可达70%-80%。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可考虑强化化疗方案。
靶向治疗 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是DLBCL治疗的重要靶向药物,可提高化疗疗效。此外,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也在DLBCL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疗效。
免疫治疗 CAR-T细胞疗法是DLBCL治疗的新兴手段,尤其对于复发难治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此外,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DLBCL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部分高危或复发难治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治疗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可改善部分患者预后。
总之,DLBCL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和治疗需综合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分型等多模态手段。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DLBCL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未来DLBCL的治疗仍需在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和新药开发等方面不断探索。
江少玲
佛山市南海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