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特别是在疾病的晚期。本文将从疾病原理出发,详细解析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一、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机制
骨髓侵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的增殖会压迫正常的造血组织,导致骨髓纤维化,影响红细胞生成。
骨破坏: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质破坏,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抑制红细胞生成。
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
免疫介导: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可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引起溶血性贫血。
二、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的临床表现
症状: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
体征:贫血可导致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偏大;骨髓检查可见骨髓浆细胞比例增高,正常造血细胞减少。
三、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的诊断要点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贫血的起病时间、进展速度、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贫血的体征,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等,明确贫血的性质和原因。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评估骨髓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鉴别诊断:需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其他贫血鉴别。
四、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的治疗原则
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轻骨髓侵犯。
支持治疗:根据贫血的程度,给予输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支持治疗。
纠正诱因:积极治疗肾功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改善贫血的诱因。
免疫治疗:对于免疫介导的贫血,可给予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等。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贫血程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需要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曹王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