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诊断与治疗要点解析

2025-03-22 09:52:46       1次阅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特别是在疾病的晚期。本文将从疾病原理出发,详细解析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一、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机制

骨髓侵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的增殖会压迫正常的造血组织,导致骨髓纤维化,影响红细胞生成。

骨破坏: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质破坏,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抑制红细胞生成。

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肾功能不全,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

免疫介导: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可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引起溶血性贫血。

二、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的临床表现

症状: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

体征:贫血可导致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体积偏大;骨髓检查可见骨髓浆细胞比例增高,正常造血细胞减少。

三、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的诊断要点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贫血的起病时间、进展速度、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全面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贫血的体征,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骨髓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等,明确贫血的性质和原因。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评估骨髓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鉴别诊断:需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其他贫血鉴别。

四、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的治疗原则

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减轻骨髓侵犯。

支持治疗:根据贫血的程度,给予输血、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支持治疗。

纠正诱因:积极治疗肾功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改善贫血的诱因。

免疫治疗:对于免疫介导的贫血,可给予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环磷酰胺等。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贫血程度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引发的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需要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曹王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下一篇浆细胞肿瘤的生物学基础:从B细胞到恶性肿瘤的转变
上一篇下颌下淋巴结与口腔癌转移的关系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